第五十四回(下)(1 / 2)

話說秦鍾既死,寶玉痛哭不止,李貴等人好容易勸解半日方止,隻是這淚止住了,心裏卻有一塊兒地方永遠的空了下來,回去之後對女孩子們雖然仍喜歡,卻再也無法同以往那般心安理得的親近。

那賈寶玉也是個癡人,身心無法親近那些以往喜歡的女孩子們,心裏麵的愧疚幾乎要將他淹沒了,賈寶玉索性把自己關在屋子裏頭不出門,一日忽看見書架子上一排排的書,這才想起來父親為他報名的院試日子已經不到半月,不情不願的抽出一本《中庸》來看。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間眼睛竟似黏在了書上,再挪不開,連飯食都不出來吃了。

賈母見寶玉如此反常,自然擔憂不已,可寶玉不再懵懵懂懂的癡玩,知道用功是件好事,況且聽襲人等大丫鬟說寶玉每日飯食都正常用,還漲了些許,這才放心,以為寶玉是開竅了。賈政是個迂腐的人,從來不問寶玉出了讀書之外的事情,得知寶玉用功自然高興不已。

轉眼一月即過,寶貝嘎達寶玉要考試,闔府上下呼呼隆隆的把賈寶玉送去考試,隔日官學放榜,寶玉居然考中了,名次還是第二名,這下子賈府一下子沸騰了起來,仿佛寶玉不是中了區區童生,而是考中了狀元一般。

賈政雖然麵上不顯,然心裏也是十分得意的,恰巧賈珍來回說那大觀園工程告竣,讓賈政做主題上匾額對聯。賈政聽了有心要在外人麵前炫耀炫耀寶玉這個剛剛出爐的童生,便邀了府中清客叫來賈寶玉進園去協同擬匾額對聯。其實眾位清客曉得賈政的想法,說是協同,其實不過是來宣揚宣揚賈寶玉的才罷了,如此一來,即便是肚子中有七分才學,也隻表現出三分,故說出來的皆是些俗套,倒是顯得賈寶玉清新脫俗來。那些清客們有心巴結賈政,出門便將這賈寶玉如何如何有才華傳揚了出去,一時間滿京師的百姓都傳榮國府那銜玉而誕的二爺是文曲星轉世。

時光轉瞬即逝,恍惚又是端午節,劉墨林一大早兒進宮去養心殿,瞧見張廷玉早等在那裏,連忙上去拱手道:“張中堂,您來的好早!陛下起身了嗎?”

“皇上起來大半個時辰了,你忘了,今天是端陽節,皇上一大早就帶著三位皇子到各處拈香禮拜了。”張廷玉道。

“哪裏能忘了呢,隻是沒料到陛下起這麼早罷了,我這不是以前沒這麼早進宮來嗎?哪裏知道陛下何時起身,剛才是奉了旨意來的,可不知陛下召見有什麼事,您能否給下臣漏點兒口風啊?”劉墨林套近乎的說,這張廷玉是出了名兒的口頭兒緊,就這樣兒還不知道能不能問出來呢!

張廷玉聽了劉墨林小心翼翼的話矜持一笑,這也不是什麼要緊事,便道:“陛下前兒寫了幾個條幅,想讓你幫他挑挑,挑最好的出來,今天還有不少人要來送條幅的,包括萬歲爺的在內,一律不準寫名字,一律貼到廣生樓上給大家比比看,選出最好的來,這貼字兒的事兒就交給你辦,我可得交代你一句,陛下今兒早上是從祈年殿出來的,當著我的麵兒和安親王說了好一會兒話,陛下難得有興致,你可得好好辦,務必要讓陛下盡興才是。”

這廣生樓在什麼地方,劉墨林豈能不知,雖然離紫金城中央不近,可巧就巧在一眼望去,至祈年殿無遮無擋,這意思豈不是令昏睡著的安親王也感受到這端陽節的熱鬧嗎?劉墨林腦袋裏頭一轉轉便知這裏頭的關節所在。

這皇帝要挑誰寫的字兒最好,按理說這百官要拍皇帝馬屁,當然要讓皇帝的字兒當魁首,但是這幾百幅字兒都是不署名的,萬一皇帝寫的字兒落榜了,豈不掉皇帝的麵子?更何況,聖上這是明擺著要給安親王看呢!若是在安親王麵前丟了臉,難保聖上不會惱。

劉墨林眼珠子一轉,對張廷玉拱手道:“多謝張中堂指點。”

張廷玉點點頭,半晌水湛領著三個皇子回來,叫二人進去,隻見一條長長的大案上,排著十幾幅寫好的字,不是預計當中唐詩宋詞的選句,劉墨林上前一看,心中大驚,你道水湛寫了什麼會令劉墨林如此心驚:

“士農工商皆是天朝百姓,書粟尺錢同為治國之本”

“ 半道運河通南北,一條商路貫東西”

……

林林總總,十幾幅大字竟都是這些對子,諸位看官,您看到這裏也許會覺得奇怪,怎麼這幾幅平平常常,甚至是沒幾分文采的對子就令劉墨林如此吃驚的,這就要從古時說起,華夏大地,人分三六九等,三百六十行,也不是行行都貴重,就比如說這做官和讀書吧,古人說的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光是因為讀書能夠入仕,能夠使自身的價值得到施展,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凡是讀書人,凡是當官的,或者是家有兩頃土地以上的地主,都享有特權,不納糧,也不必服兵役。士農工商,說的便是階級,士者為首,商者最末,重農抑商,世人似乎都認為商人好投機取巧,不事生產,卻身負巨財,擾亂了社會秩序,這是千百年來被曆史所認同的思想了,而皇帝陛下貌似是想要令士農工商地位平等,開發商路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