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華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銀白色海灘,雖然說這是一座離陸地很近的島嶼,但此時從麵積看起來更像是一片新大陸。
“既然《國典》說皇帝不能理國事,那我就做好一個表率。一山,我們走,登島咯!”張光華招呼了一聲,船夫便準備尋了一個避風的漁港,將船停進去。
“誒!那裏停的有船!”呂一山眼睛比較尖,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張漁船。
船夫們朝著目標調整船帆,一會就駛進了那個小漁港。
這是一個天然的u型港,一條木棧斜著向外深入海裏。向內望去,在樹林環抱之間隱隱約約有一個小村子,三兩成群的漁民們正在陽光下整理著漁網。
李欣嵐這個精靈古怪的丫頭還沒等船停穩,就迫不及待的跳到木棧上,招呼張光華他們趕緊下來。
張光華還沒下船,呂一山也帶領著衛隊先一步走上了岸,持著燧發槍在各處警戒。
“不要這麼認真嘛!”張光華在後麵慢慢吞吞,指揮著船夫將船上的行李都搬了下去,才最後一個走下船。
“走,我們去村子裏麵瞧瞧。”看著眾人已經到岸上聚齊,張光華發話向島內走去。
陳金林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年過花甲,是這個小漁村的村長。他所在的家族自唐朝遷入這座島開始,就一直在島上繁衍生活。因為從古至今島上都隻有千餘戶人家,他們打撈漁獲還比較容易,生活也還勉強過得去。隻是島上沒有城池,所以沒有可供買賣貨物的商鋪,他們每次需要換一點鹽巴或者鐵器都需要駕船到岸上的同安縣城才行。以前村子裏這些重要的事情都是由他去做,現在他老了駕不了船,就不親自出海了,而是將買賣東西的事情都交給了那些小輩去做。
今天豔陽高照,風平浪靜,他搬了一把竹椅躺在門前的大樹下。看著村裏的孩子們到處亂竄,逗逗時不時跑到自己身邊轉悠的土狗,他很是享受這份愜意的生活。如果是在一個月之前,他還絕對沒有這份閑情,但自從元軍駐紮在島上的千戶所都空了以後,他出來曬太陽的時間就越來越多了。
“村長,村子外麵來了好大一群人!”一個光著屁股的小毛孩搖醒了正在竹椅上閉目養神的他。
他睜眼一看,是村裏陳大個家的那小子。
“咱們村子裏陸上那麼遠,怎麼會來人呢?”陳村長慢慢悠悠的站起來,一臉納悶。
等他走到村外,看到一群錦衣鮮服,而且還背著火器的人們,不禁大吃一驚。這是官家的人啊!難道元軍又回來了嗎?
“草民叩見各位大人!”他連忙招呼著村子裏的人迎了出去,一齊跪倒在地向各位官人行禮。
張光華還隻走了一半,就看到村子裏麵的人向他跑了過來,一些毛孩子還站在遠處對他們好奇的張望。
“鄉親們快快請起。我不是大人,後麵這位才是。”張光華將他們一一扶了起來,把跟他一起來的叫石濤的那位官員推了出來,又繼續問道:“你們誰是這個村子的村長?現在這個海島已經被我們安溪的義軍收複,以後大家就都是《中華帝國》的公民了。”
村民中站在最前麵的那位老人向前走了過來,向張光華一拱手說道:“老朽就是陳家村的村長,不知道大人是先去接管千戶所,還是在村子裏小酌幾杯?我們村子裏沒什麼出產,但有些漁獲還是比較新鮮的。”
一聽有海魚可以吃,李欣嵐就歡呼雀躍起來,她這兩日坐在船上一直搖搖晃晃,都沒吃什麼幹糧。現在一下船心情大好,都感覺肚子餓得好厲害了。
“那就叨擾大家了。”
在村長的帶領下,張光華等人住進了村民們清理出來的房間,然後吃了一頓雖然簡樸,但是可口的飯菜。呂一山付了銀子,李欣嵐又吵鬧著要去島上看看,於是他們一群二三十人又浩浩蕩蕩的出門,沿著海島散步。
“陛下,沒想到海邊這麼美呀!”李欣嵐在海邊蹦蹦跳跳,時不時踢踢沙子,趕一趕海蟹,看到了好看的貝殼都撿起來帶在身上,沒一會就把手上的包袱給裝滿了。
“我在船上不是說了嗎,不要再叫我陛下了,要叫我公子。”
“是的,夫君。”
眾人環著全島步行了一周,從上午到下午一直走了8個小時左右,當大家回到了陳家村,一個個都快累趴下了,張光華算了算,這島嶼的海岸線加起來快有四五十千米了。
“公子,你之前說你已經選好了皇宮的地址,難道是這裏?”呂一山端著個葫蘆瓢,一邊灌著水一邊對張光華問道:“這裏也太偏了吧!”
“這裏可不行,離海太近了,不過我準備在這裏建一座行宮。”
“建行宮?”
“是啊!我準備建一座城池,作為我們‘中華帝國’的第一個港口。而且我連城池的名字都想好了。”
“什麼名字?”
“廈門城!寓意國家大廈之門。”
(344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