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 煤炭聯合(2)(1 / 2)

納茲德拉堅科提出的構想很有誘惑力,當然,旗幟也很鮮明,可謂是虎皮迎風,謔謔作響。

遠東是全蘇聯煤炭的重要出產基地,大大的煤礦數十處,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裏,遠東為全蘇聯境內的大量企業提供了超過60%的廉價煤炭,但自身在提高職工待遇、更新設備等方麵,卻顯得非常窘迫。

現在,莫斯科放開了對全部企業的束縛,將大量的權力下放到企業本身,而自籌資金的財政政策,等於是讓企業在自負盈虧的同時,也獲得了自己的定價權。

納茲德拉堅科認為,既然國家不再擔負他們這些煤礦企業的預算撥付,讓他們麵向市場自己尋找活路,那麼他們就應該將原本廉價的煤炭價格提上去,至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賣個白菜價了。

要想提高煤炭價格,相應的問題也就出現了。就像前麵的,遠東地區的煤礦企業實在太多了,大家夥紮堆聚在一塊,彼此間肯定存在著競爭關係。這年頭,蘇聯人可不懂的什麼叫做市場經濟,更不懂的深層次的價格因素,有前幾十年的經驗擺在那兒,為了爭搶客戶訂單,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打起價格戰來。另外,目前各個煤礦企業的領導層基本都是政府任命的,他們更加關注的還是個人仕途,並不是企業經濟效益,因此,一旦有大型的能源企業進入這個圈子,這些企業領導層很可能就會為了個人的前途,硬性降低煤炭售價,從而將整個市場打亂。

出於以上這些考慮,納茲德拉堅科覺得,遠東的煤炭企業必須聯合起來,以各自的露開采量為依據,組成一個超大規模的股份製經營聯合體,統一定價,統一獨占市場,與那些能源性企業、采暖企業談判,迫使他們這些上遊企業接受一個更有利於煤炭企業的價格定位。

實際上,如果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納茲德拉堅科的提議方案是很妥當的,在目前的蘇聯,他也算得上是眼光比較超前的經濟型人才了。但問題是,大家都不是傻子,像阿布拉姆、莫伊堅科他們這些人,雖然是軍人出身,可也都是在仕途上打滾半輩子的人了,哪能看不穿他那點心思?

納茲德拉堅科那張謔謔作響的虎皮大旗下麵,真的就是一顆為了遠東煤炭企業鞠躬盡瘁的心嗎?顯然不是,他也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且為了這條仕途,他甚至想要通過這麼一個計劃,將整個遠東所有的煤炭企業綁上船。

將遠東所有的煤炭企業聯合在一塊,以各自的露開采量為依據,組建一個超大規模的“股份製”煤炭生產聯合體。注意!這裏是股份製企業。在目前的蘇聯,在莫斯科的權力核心中,改革激進派、保守派以及掌權的中間派,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中,正就是否推行股份製而大肆爭吵呢。他們各自的立場不用,激進派當然是大力提倡實行股份製,要求推行全麵的私有化改革,而改革的手段就是推行股份製。保守派自然是竭力反對,認為股份製是資產階級的糟粕,推行股份製將徹底改變蘇聯的社會主義本質。至於掌權的中間派,則是提倡實行試點的辦法,在一些特定的地區,特定的企業率先實行股份製,看看效果再。

納茲德拉堅科在這個時候,在遠東這片地區推行股份製的煤炭生產聯合體,而且還要集中數個州、自治共和國以及邊疆區的煤炭企業,一塊來搞這個項目,野心不可謂不大。他不僅要跳到激進派的圈子裏,還想要一次就造成足夠大的影響,一次就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莫伊堅科為什麼看不上這個家夥?不僅僅因為他喜歡拍馬屁,還因為他不夠意思,想個坑讓大家跳,出頭露臉的事歸他自己,風險卻要大家共擔,就這麼一個人,誰能看他順眼?

不,倒也不是沒人看著納茲德拉堅科順眼,至少還有陸寒呢,他就覺得這個家夥挺順眼的。

目前,蘇聯政壇的局勢雖然還沒有徹底明朗化,但隻要是細心的人,還是能感覺到權力平已經發生了變動。看看這次的人民代表選舉,海量的蘇共高層人物全都落選了,反倒是那些激進派的代表人物,例如宣布脫離蘇共的索布恰克、葉利欽等等眾人,卻全都高票當選。像西部和南部的幾個加盟共和國,甚至連最高蘇維埃主席這個重要位置,都被激進派的人物占據了。再過幾個月,就是各加盟共和國的大選了,如果戈氏推行的民選總統製真要實行的話,估計這些加盟共和國的首腦都得換人。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政權鬥爭中,激進派已經占據了上風,而在今後一段時間裏,他們的優勢將愈發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