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他們擔心的事情,始終還是發生了。
等李剛一行人趕到沙落村時,從一位村民口中得知:沙洪貴的父親舍下口糧給村子裏麵的孤寡老人吃,但是其卻活生生的餓死了。
李剛一行在那位村民的帶領之下,快步趕到了村子東頭沙洪貴家中時,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老老小小的村民自發的站在院子中,時不時傳來陣陣哭聲,甚至於有幾個老人還跪在地上。
而一聽說李剛他們是從市上、縣上來的領導後,好幾個老人上來開口道:“領導,沙平(沙洪貴之父)是一名好村長啊!為了我們幾個老不死的,居然……”
“領導,為什麼不讓洪貴把土地分給我們啊!公糧我們照交的啊!如果那樣,沙平就不會有事情啊!……”
“領導,……”
“領導,……”
眾人圍著李剛一行人,七嘴八舌的說起那沙平的好來,說起把土地分給老百姓的好來,說起……
李剛是越聽,心中越是感到有愧。
而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爽性指著李剛他們就罵:“你們是怎麼當領導的,老百姓餓肚子的事情你們管不管。沙平當初打小日本,都沒有事情的啊!可是,可是……”
“鄉親們,李市長就是專門為我們分土地的事情來的,我們被抓的人也是李市長救回來的,今後一定不會再有此類事情發生的。”看到此情況,沙洪貴連忙出頭為李剛解釋道。
“真的!”
“太好了!”
“早一點,那該多好啊!沙平也不會有事情啊!”
…………
“各位父老鄉親,請你們放心,我是祿武市的市長李剛,我做得相當不夠,不稱職啊!在這裏,我想大家保證:以後一定會有所好轉的,你們沙落村一定是此次進行土地包產到戶、包產到組的試點之一。”李剛斬金截貼的開口道。
…………………………………………………………………………
當天,李剛一行又到了村子裏麵其餘村民家中轉了轉,有糧食的很少,幾乎可以說是斷糧了。
晚上,李剛一行就分散住在了沙落村。李剛和李曉明住在一家房子稍好一點的村民家中。
其實,說好一點也隻不過是相對而言。
一晚上,李剛的話都很少,心情也很沉重。
“爸,……”、“曉明,……”李剛父子倆都同時叫喊對方。
“曉明,從今天從村子裏麵的調查情況看,土地改革試點——進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是非搞不行了,已經是箭在弦上,勢在必行了。我看是不是在全市多選擇幾個點進行試點。”李剛首先開口道。
“爸,我剛才正想和你商量此事呢!是該如此啊!”李曉明說完又接著開口道:“爸,後麵的調研我不準備跟你同行了,準備回家好好想想,寫一篇關於土地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文章,你覺得怎麼樣?”
“曉明,是不是署名又是我的啊!”李剛聽後,笑著道。
“那當然的啦!爸,你不會有意見吧!”李曉明道。
“曉明,爸高興都還來不及呢!怎麼會不同意,明天我們就回武縣,讓司機先送你回家。”李剛高興的開口道。
隨後,李剛和李曉明就著土地進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事情相互談了許多,而房間沉重的氣氛緩解了許多。
…………………………………………………………………………
祿武市。
李曉明一回到家中,和其母親說了一聲,就足不出戶的把自己關在家中,再次操刀,準備書寫土地改革方麵的文章。
在那個時候,資料很少且很難找。不過因為有著和珅那豐富的閱曆及白明在那信息爆炸年代積累的知識,李曉明寫起來還是不算太難,反而難得是,如何把一些後世的言語轉化為現在的語言。
光是文章題目,李曉明就想了半天,且在斟酌再斟酌之後,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埋頭撰寫,在李剛調研歸來的頭天,李曉明終於將文章的初稿寫了出來,並將文章題目定為《土地包產到組、包產到戶——農村土地改革新出路》。
李剛風塵仆仆的回到家中,還不等吃飯,就亟不可待的問道:“曉明,文章寫好了沒?快拿來我看看?”
“爸,寫好了!”李曉明一邊答道,一邊回房間拿出文稿來遞給李剛。
一看文章的題目《土地包產到組、包產到戶——農村土地改革新出路》,李剛就不禁拍手叫好。
更加急迫的翻開文稿,一看文章的開篇就寫到:“土地改革是一種通常存在爭議的社會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夠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政府發起並重新分配,改革目標一般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