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惟有王城最堪隱(1 / 1)

永樂九年,六月初六,江南正是好風光。

天下之大,何處容身?建文帝在山中,仰望蒼穹,紫薇垣中,帝星晦暗,搖搖欲墜,客星明亮,光芒萬丈。看著一群錦衣衛在參天蔽日山間密林搜索許久而不得,悻悻退出,回稟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紀綱在高大青驄馬之上,身著朱紅色飛魚服,腰懸繡春刀,劍眉星目,冷漠聽著錦衣衛千戶龐英稟報。身側是吳地久負盛名的鳳凰街“鬆濤酒樓”中,說書人揚起手中折扇,娓娓道來:“話說當日靖難師入城,建文皇帝無可奈何,想一死了之。此時少監王鉞告訴他:昔高祖皇帝駕崩前,曾於奉先殿內留一鐵匣,囑咐緊要關頭方可打開。

打開一看,內有度牒、僧衣、剃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帝從鬼門出,其他人從水關禦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一行人即削發披緇從間道走出...”

昔日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取得勝利,於應天府稱帝。建文帝隨著皇宮的一場大火消失無蹤,屍骨全無,成為永樂帝心中一團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成為街頭巷尾和野史軼聞的熱點話題。

紀綱聞言冷笑,發號施令:“大膽狂徒,妖言惑眾,一應拿下,格殺勿論!”

一行身著飛魚服,腰懸雁翅刀的錦衣衛突然現身茶樓,頓時,說書人和茶館老板、跑堂一眾血濺當場。

紀綱冷冷看了一眼他一聲令下而成的修羅殺場,置之不顧,策馬而去。

“錦衣衛出現在哪裏,哪裏就成人間地獄。”路過的一個沙彌見狀急忙至妙智禪院稟報姚廣孝。

姚廣孝聽聞此事,低聲歎息:“傳令下去,老夫要會會紀指揮使。”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傳奇事跡在吳地當地廣為流傳。姚廣孝年輕時就在吳地妙智禪院出家為僧,精通儒釋道各家學術。後輔佐時為燕王的朱棣通過“靖難之役”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

朱棣繼位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朱棣命姚廣孝蓄發還俗,被姚廣孝拒絕。朱棣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隻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他一身黑衣,深居簡出,淡泊名利,更添幾分神秘色彩。

此次,他受皇命衣錦還鄉,前往蘇湖賑災,順便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並暫居於此,為當地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姚廣孝擔任欽差來蘇湖賑災,回故鄉小住,住的還是當年長居過的妙智禪院。自從以欽差身份衣錦還鄉,重建妙智禪院後,規模比舊壯麗有加,已經是當地一座金碧輝煌的寺院。

策馬前行的紀綱行至妙智禪院,方才下馬,進入院內。

姚廣孝立於院內,身著黑衣,手撚佛珠,雙目炯炯有神,慧眼參悟天機。他沉聲道:

“紀指揮使別來無恙!”

“下官參見姚少師!”

“聽說紀大人在姚某故鄉吳地大開殺戒,姚某暫居於此,卻不得安寧,還望紀大人體諒。”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連忙作揖,“姚少師哪裏話,下官奉皇命緝查建文餘孽,擾了大人清修,是下官之過。”

“建文庶人已逝,餘黨也已剪除,還望紀大人慈悲為懷。”

“下官隻是奉命行事,既然姚少師在此坐鎮,想必是下官多慮了,下官這就率錦衣衛撤出,回北鎮撫司料理庶務。”

剛邁出禪院,一旁的錦衣衛千戶龐瑛問:“大人,我們就這麼撤了?吳地可是有建文庶人蹤跡,況且還有富可敵國的吳家...”

紀綱抬眼看了看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吳地景致,揮手打斷他,一躍跨上渾身雪白的名駒,沉吟道:“此番姚少師阻撓,又深得皇上信任,難以成事,以後未必沒有機緣。”

迎麵行人看到錦衣衛,急忙避讓出一條道路。紀綱這就看到道路盡頭,從鳴鶴書院遠遠走來一行人,歡聲笑語,衣香鬢影,環佩叮咚。為首一人,肌膚勝雪,光華奪目。紀綱凝神看去,見是一群少年,方才疾馳上了官道。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94023807/66051525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