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初,這批黃金已在喀山存放了3個年頭。此時,蘇維埃俄國已經成立,但國內局勢卻未能穩定下來。1918年3月,蘇俄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美日等協約國,對俄國的這場社會主義革命甚為驚恐,它們以俄國獨自媾和為借口,紛紛出動軍隊對蘇維埃俄國進行幹涉,俄國境內的反革命勢力也乘機作亂,幾支白匪軍占領了大片國土。
在動亂的局勢下,更顯出喀山這批黃金的價值,紅軍和白匪軍都意識到,這些黃金可能對內戰的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因為它可以購買大量軍事裝備和物資,從而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1918年8月,白匪軍官佩特羅夫率軍突襲喀山,奪取了黃金。
紅軍在得知丟失黃金的消息後,迅速向佩特羅夫的部隊發起攻擊。為保住黃金,佩特羅夫將黃金交給了白匪軍首領高爾察克。當時,高爾察克是俄境內最大的白匪頭目之一,他自稱“俄國最高總督”,並得到西方與日本等國的承認與支持。
得到這批黃金後,高爾察克喜出望外,他迅速將黃金轉移到了自己的老巢鄂木斯克,據當時留下的記錄,這批黃金共583噸。
作為在前生喜愛閱讀曆史未解之謎的張漢卿來說,這筆巨額財富可謂覬覦已久。如果不出曆史變化的話,要不了多久,這位“俄國最高總督”也會在蘇俄軍隊摧枯拉朽的攻擊下一敗塗地,在連同黃金一同逃往遠東的路上,高爾察克會在伊爾庫茨克被抓,並立即被處死;而那筆黃金則會在佩特羅夫的保護下部分被赤塔附件的哥薩克騎兵“黑吃黑”,然後被滿洲裏的日本人以苛刻的條件騙走。據估計,這些黃金的價值是當時日本全國財政收入的兩倍。
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駐滿洲裏日軍並沒有將黃金交給日本政府。他們在提交的報告中,根本沒有提及佩特羅夫的黃金,隻是寫道:1920年4月19日,部隊在滿洲裏附近遭遇土匪,全部殲滅敵人並繳獲眾多戰利品。這些戰利品已被處理,衝抵日常開銷。
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黃金被日軍指揮官所瓜分。曆史資料顯示,一位日軍高級軍官在從中國回國後,一夜暴富,成為日本最大政黨的領袖,並開始角逐首相寶座。後來,有人揭發他在中國侵吞俄國黃金,但調查此事的檢察官卻神秘地遇刺身亡,案件最終不了了之。
剩下的黃金被日軍轉往東京北部的一個倉庫。接著,他們玩了一個掩耳盜鈴的把戲:先秘密將黃金轉移走,然後點燃了倉庫,此後這批黃金徹底下落不明。從此,這筆價值連城的黃金,導致俄日爭端延續80年,成為張漢卿穿越前一大亮點。
高紀毅親自率領精英,遠赴西伯利亞極寒之地,去執行少帥鄭重交待之相當重要之任務。這個任務張作霖、張漢卿親自列入絕密等級,稱為“黃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