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江浙滬之戰(1 / 3)

1923年末的張作霖,是他最得意的時候,甚至比他後來入主北京還要興奮,無它----能夠在袁世凱之後,重新將北洋三係整合為一,並有機會結束南北分裂局麵,再度統一中國有望。此一功勳事實,使得土匪出身的張作霖獲得了國內外政治觀察家們的熱情關注,政治身份被極大抬高。也是這一年,《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鮑威爾專訪張作霖,在詢問他曾在哪裏讀過書時,張即幽默地回答道:“綠林學校。”

北方剛剛安定,張漢卿劍指江浙滬,意圖平定長江中下遊這一塊除東北外最發達的地區。駐守江蘇的督軍齊燮元原名齊英,字撫萬,號耀珊,中國天津寧河人,直係軍閥主要將領之一。

他在光緒年間考中秀才,後投筆從戎,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一度赴日本留學。回國後任清新編陸軍第六鎮參謀,民國後升任陸軍第六師第12旅旅長。

這個人仿佛是個“掃把星”,誰任他的直屬上司誰就要很快出事。在他升遷之路上,充滿了太多的偶然:1916年在湘西進攻護國軍途中,因師長周文炳突患“精神病”,齊升任第六師師長。1917年李純任江蘇都督時,齊率第六師跟隨前往江蘇兼任江寧鎮守使,1920年,李純“暴死”,齊燮元則順利接任江蘇都督一職。反正隻要是齊燮元升遷路上的攔路虎,都不明不白地掛了,這是事實。

李純暴死之因,官場上說是由於江蘇各界發動反對財政廳長文和(李純幹兒子)貪汙的風潮,報紙連篇累牘影射他任用非人,遺禍全省,李純逐漸悲觀絕望並在1920年以年僅46歲之齡突然死於督軍署內。齊燮元為李純舉辦隆重的喪禮,其盛況在江蘇全省可以說前所未有,但如此並沒有打消人們對李純死亡真因的流傳。此案疑點甚多,官方宣布李純是因“憂國憂民”而自殺身亡,後傳說是李妾與馬弁私通,被李發現後,馬弁將李純擊斃;也有傳說其部下師長齊燮元心狠手辣,詭譎多變,時有謀取李位而自代之心,因而將其謀殺等等,不一而足。

不管如何,齊燮元在督軍之位上已經做了3年,依托蘇滬富饒的財政條件,做得風聲水起。本來正史上他首先發動了江浙戰爭,以威脅皖係的浙江都督盧永祥的“移滬製憲”運動。但是在此時空下,因為直係勢力的嚴重削弱,不但不敢再作爭浙之想,還設心處慮地力圖保住這一直係財源,以求卷土重來。

然而時不我待,在北方直軍戰敗後,濟南軍區汲金純率改編後之邢士廉第24軍(原奉軍第4師)、本部之28軍(原奉軍第28師),張誠德率人民軍精銳第4軍(原人民軍第4師)出徐州沿津浦線南下、蔣柏裏率魏益三第8軍(原第8師)出滁州、人民軍第1軍(原第1師)裴春生部自馬鞍山、盧永祥自湖州。人民軍以蔣柏裏為前線總指揮,兵分四路,組成軍事聯盟,打得齊燮元滿地找牙,將他賴以立身的第6師幾乎全殲。捷報傳來,張漢卿“詩”興大發,於當賦詩一首,題目即是《七律﹒人民軍占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齊燮元隨後一路狂奔至上海,然而上海也不安全。人民軍追至上海,與皖係浙軍接管了此地。不得已,他逃到了日租界,後來又逃往日本。

這一仗對付齊的一個師即小部分地方武裝力量,卻用了5個軍20萬人,可謂殺雞用了牛刀。可是張漢卿的用意,卻是準備乘人民軍在各處大勝之時一舉拿下上海、控製浙江,結束華東割據局麵。他令蔣柏裏任組建中的南京軍區司令,並兼任長江艦隊司令。

這一仗打得是痛快,但也發生了很不好的情況,那就是齊燮元的敗兵潰退後,在南京造成了暴力排外事件,險些造成中外衝突。11月12日晚,未過江的部分齊軍潰兵在南京城內進行搶劫活動,但除兩名正在街上行走的外國人及兩座已撤空的外僑住宅外,齊軍並未襲擊其它外國目標。人民軍先頭部隊開入南京城,沿途鳴槍搜索,並向駐南京的各國領事館詢問有無戰犯藏匿其中。得到否定答複後,這些部隊即平靜離開外國領事館。次日從上午8時許起,南京城內突然爆發大規模的搶劫外國人的排外風潮,一直持續到下午5時。南京城內和下關的外國領事館、教堂、學校、商社、醫院、外僑住宅均遭到侵犯和洗劫。不久後,這一浪潮轉移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