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卻以為他初抵上海,真的不知道宋美齡其人,於是笑著說:“誰的太太也不是,人家宋美齡小姐現在還待字閨中呢!對了,我倒忘了,你一定認識她姐姐吧?”張漢卿不得已裝作茫然不解地搖搖頭:“她姐姐是誰,我怎麼會認識?”
“她姐姐就是孫夫人宋慶齡女士!”胡漢民發現張漢卿對宋美齡竟“一無所知”,連忙說:“這可是中山先生的妻妹,你有眼不識泰山!”
“啊呀,怪不得我好像在哪兒見過她!”張漢卿作恍然狀。
要說張學良崇敬孫中山,在孫中山家裏與孫中山有過幾次接觸,自然見過孫夫人。現在他沒想到在上海竟然見到了宋慶齡的妹妹。“好客”的張漢卿當然不肯放過結識宋美齡的機會,他連忙起身,舉著斟滿紅酒的高腳杯,由胡漢民陪著,來到隔桌宋美齡身邊,爽然祝酒道:“原來是中山先生的妻妹,宋小姐,其實咱們早就是熟人了。中山先生在天津的時候,我經常前去問安,我的內人於鳳至和孫夫人也早就是朋友。今天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孫夫人的妹妹,漢卿真是三生有幸。如果宋小姐不嫌棄的話,請與我張漢卿滿飲三杯?”
“多謝少帥盛情,”剛才還在座席悄悄觀望張漢卿的宋美齡,這時舉止優雅地站起來,滿月似的麵龐上還掛著些許嬌羞。她的心怦怦狂跳著,因為在宋美齡眼裏,突然出現在麵前的張漢卿,在當時的中國乃是江南塞北無人不知的人民軍要人、說是締造者也毫不誇張。特別是張漢卿在來上海調停中英矛盾衝突之前,她已在報上注意到正在中央設計國家政治軍事框架的張漢卿的動向。她第一次對張漢卿產生好感,是在上海“五卅慘案”發生的次日,張漢卿在天津發表的《致上海五卅愛國學生電》。宋美齡時至今天仍然記得張漢卿那充滿激情的電文:“報載上海學生因援助失業工人,遭到英國巡捕的開槍射擊,死傷多名。展讀之餘,曷勝悲悼。痛我莘莘學子,竟被摧殘。莽莽神州,天道何在?積弱之國,現象如斯。凡我國人,宜知奮勉。茲本人類愛群之心,謹以廉俸所入,捐助二千元。即日由中國銀行彙上,慰藉死傷。宵燭寒光,力難遠濟,聊以盡心而已。”
從那時起,早年留學美國的宋美齡,就從心裏對張漢卿產生了良好的印象。這位孫中山的妻妹至少認為張少帥與張老帥有本質的不同。她一向認為張作霖是大軍閥,而張學良則是愛國者。宋美齡對少帥印象的良好,來自於他捐款支持受傷學生的義舉。此刻她見少帥張漢卿不顧上將(實授)之尊,主動來到自己麵前敬酒,心裏一熱,她那白皙漂亮的麵龐上,不知為何竟然泛起淡淡的紅暈。宋美齡畢竟出身名門望族,加之又是宋慶齡胞妹,所以舉止得體,落落大方地回敬說:“不過,與少帥對杯豪飲,實不敢當。連喝三杯更是不敢,如蒙少帥允許,美齡索性就陪您喝了這杯酒,以盡敬意,如何?”
張漢卿發現站在麵前的宋美齡非但天姿國色,而且儀態萬方,從容應對中更顯出聰慧女性的迷人風采。特別是她那雙幽幽的眼睛,讓他看了不覺心旌搖動----這宋家三姐妹真不是蓋的。老大宋藹齡和山西首富孔祥成了一家,可謂慧眼識人;熙熟絡的二姐宋慶齡久在孫中山身邊,沉穩縝密,自有大家風範;這宋美齡雖然現在還年輕,但在場麵上應付自如的坦然舉止也讓他無可挑剔,別說,正史上老蔣看上她還真的算是獨具“慧眼”呢。張漢卿想起在天津會晤宋慶齡時的情景,便說:“在天津時聽孫夫人曾經說起,美齡小姐早年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薩米特就讀?後來又和孫夫人一起去喬治亞州的威士理學院讀過大學?聽說,美齡小姐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學業優秀,也是被破例錄取的少年大學生,可是當真?”
“謝謝少帥誇獎,不過,去喬治亞州讀大學倒是真的。”宋美齡在張學良和中外官員們的注視下,並沒有飄然自傲,而是慢條斯禮地和張學良碰了杯,然後嫣然一笑:“隻是我在喬治亞州讀書的時間不長,後來就轉到麻省衛爾斯萊女子學院讀書了。當時因為我非常喜歡英國文學,所以就放棄了對理科的學業。”
“原來如此,怪不得剛才胡先生說,宋小姐在美國還得到了文科學位。”張漢卿聽宋美齡時而以標準上海軟語,時而又用嫻熟的英語和他對話,心裏對她越加產生幾分好感。他感到宋美齡絕非官場上的時髦交際花,更不是依靠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特殊關係、躋身上海官場交際圈的無聊女性。她是以自己的超人品貌而躋身上流社會的佼佼人物,怪不得正史上後來能夠在美國征服了羅斯福夫婦、參眾兩院等朝野要人,並掀起“宋美齡熱”,當真是魁力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