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再過許多年,或許當我回想起在我41歲這年,在我的生命中,忽然發生了一係列稀奇古怪的事情的時候,我也不會如現在這般感到手足無措,匪夷所思。時光會使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顯得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哪怕滄海桑田,也必將可以忍受。哪怕命中注定,也必將可以坦然麵對。因為到那時,我將會一種更為客觀冷靜的眼光看待現在的這一切。當時和此刻之間的時間,將會給我足夠的景深,讓我明白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就在當下,就在生活正在進行的時刻,一個人卻似乎沒有看透生活的能力。他會為當下的生活而感到惶恐不已,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這一切之中究竟包含著怎樣的玄機。而生活,又要把他帶向何方。命運的車輪,將要把他輾的粉碎,還是要載著他奔向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是的,我終於從回憶裏抽身而出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還將在述說現在的時候,不斷的回到過去。可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回憶就像一道關不住的閘門。過去的事情總是和現在糾纏在一起。隻要你一不小心,那個閘門就會忽然打開,無數回憶之水就會傾斜而出,而你就會滑入回憶的海洋。記起之前或者美好或者悲慘的經曆。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就是由沉重的過去,轉瞬即逝的現在,以及虛無飄渺的將來所組成的。離開了這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一個人就不存在了。
可是回到現在,回到此刻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當下的生活的確很糟糕。其實是一塌糊塗,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解,我的掌控。我今年41歲,研究生畢業之後在這所大學裏工作已經整整15年了。順便要提及的是,當下的時刻是公元2017年。此時全球已經徹底變暖。溫度遠遠超過了我小時候人們對此的估計。(實際上在這個年頭,所有的人都穿的很單薄,極其單薄,以至於那些企圖借脫衣服而成名的人已經無計可施。這時候不露出你的下體來,幾乎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的效果。)世界上所有的冰川已經全部消融。包括南北極。世界上陸地的麵積已經縮小成了原來的一半。人們的生活變得比以前遠為艱難。實際上在現在回憶起十多年前的日子,人們甚至開始覺得那時候的地球簡直就是天堂。
當然這也不是我最為關心的事情。這畢竟是所有的人們所正在麵對的問題。所以我也就不說這些了。無論生活在怎樣的一個年代,每一個具體的個體,讓他們煩惱和歡喜的事情,還總是那些跟他們的生活最為密切相關的小事情。那些和他們距離最近的少數幾個人而已。說白了,什麼可怕或者悲慘的未來,一個普通人才不會關心這些事情。一個老百姓關注的隻是他那顆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內心而已。環境保護的事情天天在講,天天在說,可是那也不過是當下的人借以尋求生存手段,尋求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罷了。
這一年,在我的生活中同時發生了許多奇怪的事情。就像我剛才提到的,這些事情是那麼荒唐,並且似乎提前商量好了,要同時在這一年降臨在我身上,的確讓我有點適應不過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這一年春天,我和蓉蓉離婚了。我們一起生活了15年,養育了一個聰明乖巧,隻是說話有些離譜的孩子。我之前對於婚姻的種種美好理想徹底破滅了。或許也正是這種極度的痛苦,促成了我在之後的一年在武功上又有大踏步飛躍。第二件就是我忽然被學校特聘為教授了。其實我之前還一直是一個講師,甚至還沒有評上副教授。學校就這樣破格將我提拔起來了。原因也很荒唐。那就是我在實驗室裏跟龍兒發生關係,被曝光之後成了名人,學校在召開了幾次重大會議決定要將我開除卻覺得會對學校造成負麵影響,才做出了如此的決定。在宣布我被特聘為教授的那一張公示上,校方這樣寫道:關於破格特聘丁五同誌為教授的事件上,校方決定將不再接受任何方麵的意見。所以請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不要再繼續因為這個事情而給紀檢委包公室打電話。校方做出如此決定,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一方麵,校方認為隻有如此,才能促進時代的發展。畢竟這是一個偉大的年代。一個教師的隱私神聖而不可侵犯,並且跟學生完全沒有關係。另一方麵,校方也認為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的提高我校的知名度,使更多優秀的人才願意報考這所大學,從而使我們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這也是符合這所大學一向所堅持的教育理念:兼容並包。那些失去的好的理念現在已經越來越被現代人所遺忘了。而我們學校就應該在這種時代氛圍下,挺身而出,為複活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的精神而不屑努力。
那個公示寫的很堂而皇之。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那個告示其實無比荒謬。我當時甚至沒有想到我連評副教授的論文還沒有寫出來。可是事實就是如此,荒唐卻不容人質疑。而且在我被評為教授的同時,這一年蓉蓉的那本《關於愛情的無窮書法》終於出版了。就在我所在大學的出版社。果然不出飛毛腿預料,出版社對於出版這樣一本書充滿了熱情。我隻是提前打了一個電話,戰戰兢兢的跟他們詢問了這件事情是否有可能性。可是沒想到他們的社長親自來到我家裏,當即就把那本書拿走了。之後從審稿到出版,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那本書最終出來的時候,從原先巴基斯坦婦女出版社的200頁,變成了1000頁。字體印刷的很大,紙質上乘,其中還摻雜了無數的圖片。有些圖片根本就和文字內容毫無關係。不過那本書就這樣居然還成功了。這一年,那本書登上了銷售榜的第一名。一月之中賣出去了300冊。這對於這個已經沒有閱讀熱情的時代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本書的出版,為出版社賺了一大筆錢。當然也在同時,為蓉蓉賺了一把筆錢。蓉蓉因此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作家。可是她卻不知什麼原因,從此不再寫小說了。卻用那些錢,開了一家心裏谘詢公司,專門為和我兒子一樣的問題少年提供心理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