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氏,亦稱葉赫納喇氏或葉赫納蘭氏,為清代滿族“八大姓”之一,原係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王族。
追溯曆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明朝初年居住在鬆花江大折彎地區的蒙古人星根達爾漢吞並原居住在扈倫地區(今黑龍江省呼蘭河與鬆花江合流地區)的納喇氏部落後,改姓納喇氏,使用女真語,並逐漸融合於當地女真人風俗之中。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其後代分布甚廣。清朝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及各地方,雖係一姓,各自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馬察、張、科爾沁、長白山、伊巴丹、伊蘭費爾塔哈、布爾哈圖、伊哈裏、紮庫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葉赫部的納喇氏,在努爾哈赤征服與招撫下遷居到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境內)。以後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征占四方,為滿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創造了必備條件。順治元年(1644年)納喇氏大部分入關,定居北京並派遣到各地駐防。而葉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職,地位顯赫的人甚多,包拉明珠、蘇克》♀,薩哈以及慈禧太後等,計其人口在滿族中也是較多的一姓,因此被稱為八大姓之一。
現在散居世界各地均有葉赫那拉氏的子孫,所以研究及探討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史,開發葉赫滿族地區旅遊事業都有很大意義。下麵筆者對葉赫那拉氏族譜的有關情況做一簡要論述,不確之處,請方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