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認祖歸宗之後,淩家給淩少南帶來的最大幫助不是幾十代人積攢下來的巨大財富,雖然這筆財富包括一千多噸黃金和近萬噸白銀,但淩少南所掌握的財富也不差,這幾年來他通過各種手段從國際市場收購的金銀等貴金屬不比淩家的積蓄差到哪去。也不是在淩家隨處可見,被有意無意保留下來的文物古董,雖然能被淩家看中的無一不是精品,但淩少南手上的這類東西也不少,並不怎麼眼紅它們。
而且不管是金銀還是古董都是整個淩家所有,就算淩中澤這個家主也沒有權利將它們隨意支配出去,更不可能白白地交給淩少南。若不是有這麼嚴格的家規,上千年來,淩家恐怕早就四分五裂了,祖訓更是會被扔到不知道哪裏去,怎麼會有千餘年綿延不斷的傳承?
實際上,最讓淩少南欣喜和看重的是被淩家曆代人費盡心思收集、整理,並妥善保存下來的各種古籍!
當初,淩中澤親自帶著淩少南參觀淩家時,麵對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和古董文物,淩少南隻是稍微表現出了一些驚訝,但當看到那堆滿了幾間巨大的石室,數以十萬計,被妥善地整理保存的眾多古籍善本時,他的眼睛瞬間就瞪大了,粗略了看了看這些古籍的名錄後更是激動得差點要渾身發抖!這裏的書籍有相當大一部分在外界已經失傳,甚至有些是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的真正孤本!
其中最讓淩少南驚喜莫名的,他居然看到了一套永樂大典,是完整的一整套,而不是零散的一兩冊!而且其中居然有一部分是原版,而不是抄錄的副本,其價值簡直不可估量!
對龍國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永樂大典這部最大的類書,它連同目錄在內總共有22937卷,裝成11095冊,全文包括約3.7億字和大量的插圖,彙集了七千餘種書籍,收錄了14世紀以前龍國曆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等各方麵的內容,堪稱是龍國古代,尤其是漢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
曆經戰火和動亂,到如今,能夠留傳下來的永樂大典隻有不足800冊,十不存一,其中大部分還在國外,可想而知淩少南在看到這個堆滿了上百個大書箱的大塊頭時的心情有多麼激動了。
大訝之下,淩少南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了這部傳奇一般的大典為什麼會出現在淩家:既然以傳承文明為己任,淩家自然不會放過接觸各類典籍最多的一個政府部門——曆代王朝的翰林院,雖然不可能做到任何時候翰林院中都有淩家子弟存在,但跟那些翰林們保持良好的關係還是可以保證的。
當年,永樂大典編纂的消息傳出後,淩家就意識到了它的價值,以最快的速度買通了一些負責修書的人——沒有實權的翰林們生活可是很清苦的,將他們修書時的底稿弄了很大一部分出來。而等到大典編纂成功後,淩家又用各種手段將其一冊一冊地帶出來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