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京都國子監祭酒肖珅,祖上都不太出息,雖說是耕讀出身,但大多隻考個秀才或做到縣丞便罷。
到了肖珅這一代才算是有了些許出息,起因是肖珅因為性情忠厚憨實,樣貌也還算不錯。於是在中榜當日就被前一任的國子監祭酒張壽相中,張壽不但將他的獨女張紫靈嫁與肖珅為妻,甚至一路扶持走關係將肖珅塞進國子監,直至去世前張壽還委托同僚齊力舉薦肖珅升做新一任國子監祭酒。
肖珅果真也是個知恩圖報之人,他感念妻子一家,所以對待妻子張紫靈也是一等一的好,那房中更是連個暖床的丫鬟也沒有。其妻張紫林也為他生下一兒一女,肖珅歡喜得不得了,給小女兒取名為肖融英。
那個時候肖氏本族的人亦或者是外人看了,誰不讚歎一句肖珅運氣好,遇上這樣好的人家。肖珅起初也是這樣覺得的,認定是自家祖墳上冒青煙了,才能有這樣好的妻子、這樣好的嶽丈。
直到後來肖融英漸漸長大,肖珅才發現女兒肖融英長得像他和妻子,可長子卻一點不像他和妻子,加上長子是未足月就出生的。再後來又聽到一些閑言碎語,肖珅這才反應過來,為何京都那樣多門當戶對的有誌好青年張壽不尋來作女婿,卻偏偏選了他。他也明白了為什麼嶽父的心從一開始到死之前都事事想著他念著他了。他也明白為什麼妻子待他始終是淡淡的了。他起初認為是嶽父沒有親生兒子是拿他當兒子,妻子本性就是如此冷淡罷。
結合這些,肖珅才查出來這一切,隻不過是因為張壽急於找人接手閨閣中就和別人暗結珠胎的女兒。因為那播種的男人早就跑的悄無聲息了,張壽明白若是眼下急於落胎,落胎後的各種調養必將引人注意。於是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迅速尋了個家底單薄又有上進心的,看著憨厚老實的人做女婿,為的就是有人能盡快幫他張家掩下這樁醜聞。
而他肖珅,就是這個冤大頭。
當肖珅曉得這一切的時候,大兒子已經十歲,小女兒肖融英也有八歲了。他這個時候再想說什麼、埋怨什麼、鬧個什麼,好像都已經晚了。可笑的是事情敗露後,妻子張紫靈卻漸漸有了悔改之心,一心一意待肖珅是越來越好。
之後肖珅為了榮華富貴,為了自己這個祭酒的名聲,也隻好忍氣吞聲,像咽蒼蠅一樣,惡心的掩下此事。
這導致後來,肖珅待自己的親生女兒是越發驕縱溺愛,對兒子卻是漠不關心。
妻子張紫靈意識到肖珅違背了先前的保證,什麼視如己出,什麼一視同仁都不過是鏡花水月時。心裏也起了疙瘩,兩人一別扭,張紫靈不知道同肖珅吵過多少次,低身下氣多少次。
可換來的隻是肖珅的冷嘲熱否,謾罵指責。後來張紫靈為了懲罰棄諾的肖珅,便開始暗中胡亂教養肖融英,將肖珅想教作鳳凰的女兒,教了個放蕩不羈不拘禮節,熱情浪蕩的性子。
導致肖融英才十歲就開始對男子品頭論足,也不愛呆在閨閣中,什麼嫡女該學的執掌中饋,盤馭下人之術一樣沒學會。倒是討好男子的琴棋書畫,媚眼遊絲,房中手段等學了個十成十。
一轉眼,肖融英也到了十四歲。換作尋常女子都是整日呆在家中做繡活,或者邀請閨中密友到家裏開個什麼花會詩會的。這些事一旦做好了便能聲名大躁,等著媒婆踏破門檻就是。再不濟也是能拓寬社交,說不準哪天就與這些閨中密友做了一家人也未可知。
肖融英卻偏不,整日和一群肖祭酒的一些下屬家中的姑娘們成了好友不說,還經常相約偷溜了出府門去遊玩。什麼廟會,什麼賽馬會,什麼水榭遊園之類的她是一門兒的清。
就有這麼一回,肖融英同現任司業唐大人家的庶長女唐姑娘,一起溜去藥王廟看一個小場廟會。廟會上肖融英買了一個極有新意的猴子抱月式樣的掛墜兒,因著掛墜隻有一個,唐姑娘也想過過眼癮便央肖融英拿給她看一眼。肖融英起了戲弄之心,手上掛著吊墜邊快步往後退,邊笑道;“追上我,就讓你瞧上一眼。”
話說完還沒兩步呐,就一不小心撞進一個不算結實甚至有些微涼的胸膛,順帶不小心撞掉了頭上未用簪子鎖住的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