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番外篇之秦銘(1 / 3)

若問京都城裏的百姓,除了公主這京都城裏誰家的姑娘最嬌貴,那眾人一定說是鎮國公府的壽安小縣主。

若是再問京都城裏的百姓,哪家勳爵請封世子的大戲最有看頭,那一定是永誠伯府的世子了。

這旁的勳爵之家是為了一個世子之位論長論嫡又論賢,各自會為了一個世子之位是使出渾身解數爭個頭破血流。

而永誠伯府的世子卻是大有不同,原本永誠伯是想為自己的長子秦銘請封世子的,可秦銘不知為何就是死活也不同意。他百般謙讓隻為讓永誠伯請封三房的長子秦欽為世子,理由是秦欽為長孫又德才兼備,他的能力絕對可以帶領永誠伯府走得更遠,秦銘他自己卻隻是一心想遁入佛門。

而三房秦欽卻以家有罪臣之妻德不配位,應該讓永誠伯封秦銘為世子再三拒絕。

兩廂推讓,永誠伯也為了難,於是他憑著一點子私心就去芙德堂找了永誠伯府的老祖宗,他的目的就想讓老祖宗勸勸秦銘。

老祖宗卻是撂下一句“是,自從薑氏敗家婦沒教育好錦兒犯下了潑天大禍後,銘哥兒就一直養在我的身邊。可銘哥兒也是你的兒子,現在他也長大了,有什麼事你應該去跟他商量,你與我一個土都埋到腳脖子的老婆子說這些有什麼用?你要是真孝順,就讓我過幾天舒心的日子罷。”然後老祖宗就是整日裏養貓兒逗狗兒的絲毫不理會那些俗事兒。

永誠伯一時無法,於是隻好尋了個時間好好的與秦銘談了談。

“你是我唯一的兒子,我是無比希望你能繼承我的位置的。”這是永誠伯的一句開場白。

結果就直接被秦銘給三兩撥千金給撥了回去;“說來父親與三伯父都是祖父的嫡出兒子,不過是父親您運氣好些生在了前頭才能襲爵。所以嚴格上說來不論是大哥還是我請封了世子,其實都是繼承了祖父的榮耀。

父親你又何苦非把眼界放在我身呢?再則說來,從前依著平昌候府之事父親您就差點得罪了三房,還因此生了嫌隙,所以三房才多次示意老祖宗想要分家。可永誠伯府屹立百年而不倒,不就是憑著兄友弟恭維護來的麼?若不是四房的二哥哥無法有後,我隻怕是還想要推了二哥哥出來。”

“你別跟我提四房,我就是找不到人繼承,把這爵位還給宮裏也絕不會給四房的。”永誠伯一聽秦銘提四房,腦殼就痛。

別的庶房都是吵著鬧著要分家,可他家這個四房到好,左拖著一個不能有後的庶子,右拖著一個爛名聲的外室,後頭還有一個低嫁窮秀才的女兒,他們都腆著臉的吃喝公中的硬是不分家。要不是還有個鈺姐兒知禮數,時不時的團著那一家子的糟爛事兒,他早就想翻臉將人趕出伯府了。

秦銘卻是淡淡一笑道;“可是父親,我無心與永誠伯府,隻想歸隱佛緣。您就是讓我做了世子,這一大家子的人和事我也無心打理不是?況且我如今也還沒成親,您也知道我為何不成親,您真就放心將這樣大的家業交到我手上麼?”

永誠伯當然知道為什麼自己兒子都這把年紀了還不成親,起初大家也都是不知道他的心思。

剛開始露了些苗頭是在瑞表姑娘出嫁那一日,花轎抬走的時候他一個人悶坐在席上默默落淚,旁人都說這是表姐弟感情深厚呐,大人們也就笑一笑就過去了。

第二次是安郡王圍城,他硬是偷偷牽走馬房的馬,騎馬去鎮國公府找人,當打聽到人不在城裏時才鬆了一口氣。

第三次就是是瑞表姑娘生子的時候他聽說大人的情況不太好,也不顧老祖宗的阻攔跑到人產房外哭得比周六爺還要慘。

之後更是一次又一次的事,隻要瑞表姑娘有安危他就跑得比人丈夫還勤,鞍前馬後的。

終於周六爺看不下去了,直接讓門衛一看到永誠伯府的銘公子就不許他進。漸漸的,永誠伯府裏的人就都知道原來秦四爺一直都傾慕人瑞表姑娘來著。

隻可惜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罷了。

永誠伯也不是沒給他張羅過親事,隻是秦銘傾慕表姐的事已經傳的滿城風雨了。就算是有的姑娘家覺著他有情有義不嫌棄,可他卻是對人這家姑娘不滿意,那家姑娘他也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