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辦點事,說難還真難,難於上青天,說容易也真容易,垂手而得。宋剛一來二往,幾次到劉主任家,楊阿姨把宋剛喜歡得像親生兒子一般,一個多月後,劉主任通知宋剛,你到縣委辦去報到吧。
宋剛就這麼安排到了縣委秘書處。
宋剛本就素質高,很快就適應了官樣文章的寫作訣竅,寫了幾篇領導的講話稿,更是讓他大開眼界,他沒想到別人說多難多難寫的稿子,在他手裏用不著半天就輕而易舉地成稿了。但他每次都有意留一點缺陷,讓領導批評幾句,他樂嘻嘻地聽著領導的指教,他聽完領導指教後,立馬說:“茅塞頓開,茅塞頓開。”領導還在樂滋滋地享受教化人的滋味不到十分鍾,宋剛就轉了回來,“您的講話稿,根據您的指教,我寫好了,看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領導一看,無不吃驚,心想,這小子不錯,接受能力超強,我一說,他馬上就能領會到。
“宋剛,寫得好,寫得快,有水平。”每當領導這麼說,宋剛忙說:“哪裏是我有水平?領導您指點有水平,畫龍點睛。我財大的老師,有的老師講了半天,我們也是迷離迷糊,可是,那些有名的教授幾句話,如同撥開雲霧一般,一清二楚。所以,有水平的老師和普通老師差別真大。您領導就像那種大師級導師一樣,輕輕一點,我就覺得雲開霧散。”
這高帽子真利害,領導指出不足的機會越來越少,有時宋剛故意留下的缺陷,領導也隻是說:“這裏還修改修改。”至於修改什麼,也懶得說了,畫龍點睛嘛,大師級嘛,囉囉嗦嗦哪怎麼行?
漸漸,王仁縣長的講話稿指定由宋剛寫,許輝書記的講話稿也指定由宋剛寫,宋剛成了江城第一支筆,江城才子的稱號漸漸在江城傳開了。
一天,政協主席對宋剛說:“宋剛,聽說你的文筆不錯,幫我寫篇文章怎麼樣?”
宋剛來江城已經有一年多時間,官場規則、官場人物沒少琢磨,他知道,政協主席廖恒超不是個簡單人物,經曆的風風雨雨足可以寫本傳奇,他不得誌,本來早就可上副廳正廳了,他能力、水平強,但人太正直,加上官運不佳,在幾次爭鬥中敗下陣來,現在心灰意冷,準備在政協位子上就這麼混到他退休。
他聽廖主席這麼一說,忙說:“主席,我寫的那些東西,混混別人還可以,在您眼睛了,還算得什麼東西?不過,我正想向您學習學習,我寫吧,我當它是老師交給的作文題,請您批改。寫什麼呢?”
廖恒超看宋剛並不虛偽,而是一片誠心誠意,有心栽培他,說:“請你寫篇‘論江城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行不行?”
宋剛吃了一驚,這可是一個大題目,弄得好,對江城今後的發展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正是他所學,他也琢磨一些時候了,高興地說:“好吧,我試試。但我沒這水平,先給您打個草稿吧,用得上一言半句我就高興了。”
這一試試可不得了,弄出了大名堂,以縣政協名義發表的《論江城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性》,不但驚動了臨江市,而且驚動了省委、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