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章節內每天我們的秀才娘子幹活的時候都是會看見小魚兒小小的年紀就在那裏幫著忙呀。
像是秀才娘子在那裏磨豆子。
然後就是把剛剛磨出來的磨渣什麼的進行處理了呀。
將沫子舀進包裏,開始過包。多是在鐵鍋上麵吊起一個白布包,包的四角拴在不同的方向。不停的搖晃布包。
沫子和水滴到鍋內,包內的水少了,再加上水繼續攪勻搖晃,包內隻剩豆腐渣的時候,過包這道程序完成。
然後,蓋上鍋蓋燒火。直燒到鍋內的豆漿沸騰才停火。
再用大馬勺將豆漿舀到缸子裏燜一會兒,就往豆漿內澆鹽鹵或石膏水,隨澆隨用勺子攪勻,澆得細且慢。直到豆漿內有凝成的白塊生成才停止澆鹽鹵,這就叫“鹽鹵點豆腐”。
這個過程是我們的小魚兒可以幫忙的過程了呀,因為這個需要的力氣不是很大,隻要去搖晃著那個白布包,這個是我們的小小年紀一直想要給娘親幫忙的小魚兒很是激動的環節的呀。
因為呀終於自己可以親自動手了,而不是一直站在旁邊看著娘親一直幹活一直在流著汗的呀。所以呢每當這個時候呢,我們呢的小魚兒幹起活來那是十分的賣力的呀。最後一道工序是上模子。正方形的模子是用木板釘成的。需用四、五個模子摞在一起,約二尺高。
模子下麵墊有一塊平板,模子裏鋪豆腐浮子(用白布裁成的正方形,要比模子大一些,能折疊過來),須備同樣的三十多塊。
用大瓢舀“點”好的汁子,一瓢一滿浮子。浮子一塊挨一塊地往上鋪,一個模子框內浮子滿了,就再上一個模子,繼續鋪浮子,一瓢一瓢的往浮子上舀,三十多塊浮子上完了,缸裏的汁子舀淨了。
模子也高起來了,模子的上邊有一個壓板,在框內可上可下。木板上再壓木塊、木杠子,用勁慢慢壓,漿水流出。
一直往下壓,木杠上墜石頭壓。隔不長時間即開始卸模子,一塊一塊往下卸,直到豆腐幹濕適宜不用再壓。將模子完全卸下,解開浮子,薄薄的豆腐一塊一塊地像白氈餅呈現在眼前。
於是呢我們的豆腐那就是成功地做好的呀,哈哈哈。
每到成功做好了豆腐的時候呀,我們的秀才娘子就會看著我們的小魚兒用著星星眼一直看著她剛剛做好了的豆腐呀,那是滿眼的想要吃的眼神的呀。
於是我們的秀才娘子那是也是很是給我們的小魚兒麵前呀,直接就拿了一塊白嫩嫩的豆腐給我們的小魚兒咬上了呀。
要知道在這個古代做的豆腐,用的原料什麼的,工藝什麼的呀,那都是純天然、純手工的呀,那是一點都沒有我們現代我們的防腐劑呀或者是什麼其他的不良添加劑的呀。
所以呢我們還是可以很是放心的直接對著還沒有煮熟的,然後還是散發著豆腐的一種豆子的清香味的豆腐直接動手吃上的呀,於是秀才娘子這樣的獎勵呀。
那是對於我們的小魚兒很是開心的呀,也就是這樣就更加激勵著我們的小魚兒每天早起和自己的娘親一起在那裏做著豆腐。
雖然大都是我們的秀才娘子在那裏忙著,而我們的小魚兒隻是用著自己的眼睛在那裏“幫著”自己的娘親,我們的小魚兒還是孜孜不倦地“幫著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