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來,唐辰不是埋頭發展,就是與千尚精英懟來懟去,很少與其他企業和機構產生交集,所以並不知道自己在商界的影響力,也不清楚別人是如何評價自己。

事實上,海州電視台奇跡般的發展,以及聯合海州映像、辰宇經紀、華宇唱片、百辰中文、海辰出版社、海辰互娛、海州傳媒、海辰開視、神工數碼等一係列公司組成的生態矩陣,已經引起了許多商界大佬的注意。

他們或許會感到不爽,或許會心生嫉妒,但有一點不能不承認,那就是迄今為止,由唐辰主導的項目無一失手,不論是遭遇瓶頸的華宇,還是默默無聞的海辰出版社,抑或已經被下達死亡通知的開視,全都因他而欣欣向榮,煥發生機。

在商界,追逐成功者已經成為一種本能,隻要你成功過一次,就會有無數人相信,你會成功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隻要你不停地成功,你所做過的一切,都會被人賦予特別意味,甚至有人對你頂禮膜拜,喊你“爸爸”。

唐辰雖然還不到當人“爸爸”的程度,但過去一連串的成功,為其塑造了一具不敗金身,隻要他願意站出來領頭,同意投資影視城項目的,大有人在。

而且,以海州目前的家底,多了不好說,拿出個二三十億應該壓力不大。

本來在收購海城與開視後,海州剩餘的現金不多,但隨著《華國好聲音》的彩鈴和商演收入到賬,以及《喜劇總動員》持續熱播,加上《好聲音2》提前招商,海州電視台和海州映像的賬戶上,再次沉澱了一大筆資金。

此外,電影《非誠勿擾》的票房及版權收入、暢銷書《袁騰侃曆史之品三國》的銷售收入,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收入,加起來並不是什麼小數目。

如果再找銀行貸一點款,別說二三十億,就是五十億六十億,海州都拿得出來。

海城影視城號稱投資兩百億,實際上這兩百億有三十億是由海城市政府以土地入股,並不需要投資商真的拿出錢來,剩下的一百七十億分三期投資,第一期大概占一半,即八十五億左右。

也就是說,海州隻要在第一期掏出四十多億,便可以對項目進行控股。

至於唐辰所擔心的建設和運營,祁市長直接告訴他:“建設方麵你不用擔心,整個項目的規劃和征地早已完成,甚至第一期已經建了一大半,剩餘的可以按部就班進行。”

“運營方麵更無所謂是不是門外漢,怕自己經驗不足的話,直接招聘專業人士就是,反正這個項目還在建設中,離正式運營有很長一段時間,足夠你們招募並訓練團隊了。”

祁市長的話好有道理,竟讓唐辰無言以對。

考慮到影視城確實對海州有助益,並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再加上市長的麵子不能不賣,所以在經過一番細細的思慮後,他終於點了點頭,答應接手這個項目。

不過,海城影視城的最大股東,既不是海城市政府,又不是尚城集團,而是遠在申城的千裏影視,海州要想對該項目進行控股,除了拿走尚城手裏的20%股份,還必須拿到千裏影視所掌控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