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出三百塊肥皂,李植一天賺了三貫五百文銅錢,折銀三兩多。這樣算下來,要不了一個月李植就能償還肖家的借款了。李植心裏高興,去菜市割了三斤羊肉來,配上兩斤白蘿卜,在家裏煮了一頓羊肉煲做午餐。
明代人一天隻吃兩頓,早上一頓晚上一頓。李植對此十分不適應,每天中午都餓得肚子咕咕叫。一天隻吃兩頓,每頓飯的分量都加重了,對胃的負擔是很重的。到了近現代,國人都改為一日三餐。現在賺錢了,李植當然要改變明末落後的飲食習慣。首先,就要讓自家人吃上午飯。
看到肥皂生意每天能賺幾貫的錢,鄭氏和李興也十分高興。一家三口平時省吃儉用,一個個都瘦得皮包骨頭,此時吃起羊肉,自然是覺得十分美味。
鄭氏不願意吃獨食,按照這大明的傳統,盛了幾小碗羊肉給兩邊的鄰舍送去。
吃了幾口羊肉,李植吃了一嘴的油,說道:“我和李興兩個人又做肥皂又要坐店裏賣肥皂,忙不過來,客人來了買不到肥皂都不高興。我看要擴大經營,請兩個幫手專門在店裏賣貨。我和李興每天專門做肥皂,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李興咀嚼著嘴裏的羊肉,含含糊糊地說道:“大哥說得有道理,光靠我們兩個人是忙不過來。”
李植說道:“那我們就貼個告示在門口,招募兩個幫手,每個月給銀錢二兩,而且還包一日三餐。”
李興聞言一愣,說道:“給這麼高的工錢?”
明末崇禎年間受到海外白銀流入的影響,通貨膨脹,加之北方商品經濟又受到戰亂的破壞,物價很高,商品價格是萬曆年間的兩倍。但人工的成本,卻並沒有提高多少。萬曆年間一個中等勞動強度的幫閑月銀是一兩,而崇禎年間,這樣的勞工月銀大概是一兩五錢。工錢沒有提高多少,米價卻漲了一倍,百姓的生活十分貧苦。
李植給二兩銀子月錢,還包一日三餐,就比尋常的工錢水平高很多了。
李植爽氣說道:“工錢給得高了,雇工才有忠誠度。我們這做肥皂的法子是秘方,若是雇工起了覬覦之心把我們配方偷去,就因小失大了。我們給工錢高些,雇工害怕丟了飯碗,保密工作就好做得多!”
揮了揮手,李植又說道:“我們這肥皂買賣是暴利行當,也不差這幾兩銀子。”
李興吃了一口羊肉,點頭說道:“那倒也是!”
聽見兩個兒子說招工的事情,鄭氏想了想說道:“植兒,你二兩銀子雇一個人,還管一日三餐,這是個好缺。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不如去找找你二爺爺,讓他在族裏找兩個靠得住的親戚來做幫工。”
聽到這話,李植眉頭一皺,說道:“前幾天找他籌銀子,他對我愛理不理的。如今有好事便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