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二兩的也就隻有八十五、四十一瓶,相比較一百六十元,其實壓根沒便宜多少,反而是貴了的小瓶,倒讓人比較容易接受。

四十元一小瓶的尤其受歡迎,很多年輕女性幹脆把這蜂蜜當做化妝品買回去,回去做個麵膜,敷個臉。

二兩蜂蜜能做好多次呢,比起直接買麵膜成品要便宜多了,這麼一想,心裏頓時平衡了。

就算是這樣,一開始蜂蜜也賣得很慢很少,胡曉雯霍紅霞也不著急。

賣不掉就做菜吃,做蛋糕吃,泡水喝,她們的蜂蜜貨真價實,不愁沒有回頭客。

實際也是這樣,當時買回去的人,有的泡水,有的人敷麵膜,感覺都比以前買到的蜂蜜效果要來的立竿見影。

這其中還有一件趣事,有一位白領買這個蜂蜜本來是要做麵膜的,她把蜂蜜放在了洗手台上專門放化妝品的格子裏。

結果這位的母親打掃衛生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小玻璃瓶,她好奇的打開一看發現是蜂蜜,伸出手指蘸了一口吃,頓時覺出這是好東西。

於是就把蜂蜜從衛生間拿出來泡水喝。恰好這天她的幾個老姐妹來做客,這母親獻寶一樣的用蜂蜜泡了一壺檸檬蜂蜜茶,喝得幾位朋友讚不絕口,紛紛向她打聽蜂蜜哪裏買的。

等到這白領回了家,這二兩的小瓶隻剩下不到一半了!

得知是被母親招待了客人,白領哭笑不得。她母親還一直不停的追問是從哪裏買的,白領隻好告訴她是從山裏的農家樂買的。

一聽要坐好幾個小時的車,這位母親頓時打消了念頭,不過回頭還是告訴了她的老姐妹們是在哪裏購買的。

其中一個老姐姐父親還健在,她想著難得有這麼醇正不摻假的蜂蜜,就動了心思專門跑一趟去買回來給老父親吃。

不就是幾個小時的車程嗎,早上起來早點出發,晚上就能回來。

聽說她要去,有同樣心思的就跟著一起去,別的去不了的就托她們捎回來。

就這樣慢慢地傳播,買蜂蜜的回頭客多了起來。

尤其是等到十一假期的時候,桃花小築的蜂蜜已經挺有口碑的了,買半斤裝的成了買二兩裝的幾倍,就連一斤裝的也銷售得不錯。

周青和胡新民在假期的最後兩天跑去翻地了,就是胡曉雯之前種了兩畝玉米的旱田。

胡曉雯收完了玉米,把秸稈賣給專門來收的小販,地裏邊光禿禿的就剩下一片根茬子。周青兩個看到,就擼起袖子把地給翻了一遍。

這倆人一個前邊拉犁,一個後邊扶著,與其說他們是在幹活,不如說是在玩樂。

胡曉雯看爸媽挺開心,也就沒有去管。隻是晚上偷偷的給倆人送了一點靈霧,讓他們身上不至於酸痛難忍。

他們也聽說了黃哲劃片安排村裏種植不同作物。

往常村裏邊種植什麼從來都是農戶自己決定,沒有人管。現在有村委安排,統籌管理,胡新民覺得挺好的。

桃溪村這邊除了自己家吃,很少多種植蔬菜。

守著城鎮比較近的郊區,可以種植蔬菜賣。但是他們這裏不行,太偏僻。光是運輸成本就要搭進去不少,根本就掙不到錢。

現在好了,種植蔬菜和糧食有專門的去處去銷售,種地比往年能掙不少錢,村民們的積極性都挺高。甚至有的家庭已經打算讓家裏的男人明年留在家裏務農,不出去打工了。

別人家都有了種植安排,胡新民就問胡曉雯打算種點什麼。

胡曉雯不太在乎的說:“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還是隻種一茬玉米吧。”

胡新民皺了皺眉,沒說什麼。

他現在自己的身體比起以前好很多,比起上班的時候常年坐辦公室的時候強多了。他感覺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氣,原本拉犁玩一般的舉動,卻激發了他想要種地的念頭。

隻可惜孫子還有一年才上幼兒園,要不然他就留在村裏種這兩畝旱田了。

這精力不用在種地上,整天憋得胡新民有勁沒處使。胡新民的鬱悶沒有跟周青和兒女們說,他也是擔心被家人——尤其是周青反對。他可還記得當初她是多麼反對女兒回來當果農的。

越到快要回去的時間,胡新民反倒越發的沒精打采,讓胡曉雯奇怪不已。

十一假期最後一天,毛佩屏一家人終於選好了房子,談妥了價錢。

那是八十年代蓋的一家三合院,有五間房,價值三萬五千塊錢。三個兒子一家給了老太太五千塊錢,她自己拿了兩萬。

這家人早就搬到縣城去住了,房子一直閑著,能賣了這個價錢,比較滿意。

房子已經有三十多年了,院牆都塌了一麵。不過主體沒有大的問題,隻需要換一下門窗,稍微整修一下,就能住了。

毛老太太再怎麼想要在村子裏住,也隻得等房子重新裝修過之後了。她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跟著兒子兒媳婦回了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