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雯還是很會計算的,她的冷庫租給賣菜的,一旦桃花小築儲存了不夠或者太多的蔬菜,可以和這幾家賣菜的互相協調。

商量完了這件事情,胡曉雯就回家去了。

第二天,她就打電話叫了人來改裝。

她先叫施工隊把倉庫從大間分成幾個間隔,然後再改裝成冷庫。這些隔間有的大,有的小。大的兩百多平,小的才五十多平。

整個倉庫的改裝花了一百多萬,比胡曉雯預期的要少很多。

二道彎的銀杏大道已經平整完畢,裏邊的樹兩兩相對,選的都是體型一致,從小到大的排列。

大的種後邊,小的種在前邊。

胡曉雯還留著六顆大的沒有挪出來,想要等這邊的木樓蓋好了之後再種到建築物的四周。

三層木樓的設計圖紙已經出來了,占地麵積不小,足足有一畝地。

一層是大廳,二三層則都設計成包間,除此之外,二三層外邊還有觀景台,可以出來看看風景。

內部設計成中空結構,樓梯就沿著中空次第向上。

胡曉雯打算到時候把這個三層木樓裝修成純古風。

桃花小築如果說是帶著現代古韻的話,這邊就是徹徹底底的中式古典風格。

這個樓從建成到裝修,還要做家具,要一千多萬。隻有桃花小築的盈餘是不夠的,最後胡曉雯又貼了一大部分進去,導致她所占的股份比例又擴大了不少。

可以說,她這一年的收入——包括果園和賣魚,以及其他零散瑣碎的項目全部加起來——大部分都用在這個木樓上邊。

原本這個地方是沒有名字的,幾個人隻是木樓木樓的叫著。結果設計這圖紙的人知道這樓的周圍將來要種六顆銀杏樹,就給這個樓起了一個名字“金雨樓”悄悄的寫在了紙邊上。

等到深秋時節,銀杏金黃的葉子紛紛落下,可不就跟黃金雨一樣壯觀美麗麼。

胡曉雯覺得這個名字非常的應景,就采納了設計師的意見,另外給了一筆錢算作是起名的報酬。

除了三層木樓的主體之外,在廚房後門的位置還修了一個轉角,幾間相同風格的木製房屋,這邊就算作是辦公區和庫房。

霍紅霞身為桃花小築的主廚是不可能連這邊的廚房也管起來,金雨樓的主廚隻能另請。

胡曉雯於是打電話給一品樓的采購胡輝,請他幫忙給找一個。

胡輝一口答應,不過條件是元旦之前再賣給他們一批河鮮。

今年的河鮮上市季節,憑借著天然野生的河鮮,一品樓又賺了個滿盆滿缽。

嚐到了甜頭,一品樓就想要在元旦也這麼來一回。

胡曉雯沒什麼不能答應的,這些河鮮在玉墜空間裏邊長得本來就快,一年撈兩回都趕不上它們生長繁衍的速度。

倆人愉快的達成約定,胡曉雯就安心把找主廚的事情交給胡輝了。

黃哲已經把桃溪村打算修聯排別墅小區的消息正式在村子裏公布了出去,劉昌在桃溪村官微上也發布了這條消息。

甚至黃哲也找設計公司做出來了小區效果圖,效果圖很漂亮,房屋很精致,前邊還有小花園,很是引起一陣熱議。

一套別墅兩層半,三百平米,九十多萬,這個價格讓很多一直在桃溪村裏邊買不到房或者是租不到房的人很是心動。

這條輔路上沿途拆遷的有十幾不到二十戶的人家。一開始他們是想要修路補償款,村委當然沒錢給他們。

黃哲就給他們算了一筆,這房子的價值也明擺著告訴他們。

要是想要房子,就等房子將來修好了回來住。

要是想要錢,就把這房子將來賣出去,不管他們將來是想要去城裏還是去鎮上都可以。

聯排別墅的消息一公布,唐睿和彭英卓兩個人立刻就下了決定要買上一套。

毛老太太也不甘落後,更是大手筆的要買兩套。

唐睿他們是要住的,而毛老太太純粹就是為了投資,等著以後升值再賣出去。

住在朱興文那裏的楊長幹後悔的無以加複,桃溪村的房子現在這麼貴,當初怎麼就沒有想著在便宜的時候也買上一套。而他竟然還好意思嘲笑朱興文傻。

有唐睿和毛老太太的帶動,來這邊度假的金領、ceo、土大款也動了心思。

隻可惜桃溪村這別墅是小產權房,不能貸款,隻能一次性全部付清,就是這個得想想辦法。

除了外人購買之外,村子裏邊也有好幾個人想要買上一套住。

有賣豆腐的華衛國、開超市的周協、賣鴨血粉絲湯的李國柱。

華衛國和周協一樣,都是用家裏邊的地方來做經營場所的。

隨著營業麵積的擴大,家裏邊居住的條件就越來越局促,越來越糟糕。在旅遊旺季的時候甚至會沒下腳的地方。

華衛國打算全家人搬到別墅去住,把自己家前邊全都擴建成門臉賣東西,後邊的空間則作為生產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