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卓很快就定下了開學之後去上班。
趙貴跟桃溪村小學的校長聯係了一下,讓彭英卓先做了編外的老師。
彭英卓並不在意是不是編織內,反正她的工資是村委給發的。
現在桃溪村小學的老師們早就不指著那點微薄的工資過活了。
農村裏邊的老師工資少的可憐,桃溪村一開始也是這樣。
可是等到村委有了些餘錢,就開始給學校的這些老師們發福利補貼了。
彭英卓是第一個外聘的老師,她的到來給桃溪村打開了一道大門。之後桃溪村小學的學生會越來越多,老師不夠,體製內分配沒有人願意來,村委就麵向社會招聘。
在桃溪村有吃有住,每個月還有兩千多塊錢的工資拿,竟真招來了五六個老師。
袁高現在每天都要到胡曉雯家裏邊一趟,他親自蹬著人字梯,把院子裏那棵珍貴的桃樹上的桃子摘下來。
袁高曾經剪了這棵樹上的樹枝去農科院的苗圃移植,結果卻很不理想。
跟種在舊工房附近的那幾根桃枝相比,那些桃枝很明顯移植失敗。而在舊工房附近移植成功的桃枝等到長成還需要兩年才能結果。
現在胡曉雯家院子裏的這棵桃樹就顯得更加的珍稀獨特了。
每天袁高摘了桃子稱重,把重量登記之後才送到台上韓璐爺爺那裏。每一個禮拜,根據總重結算。韓璐爺爺家的保姆會把桃子的錢轉到胡曉雯的賬戶上。
當初這保姆還為這桃子的高價而感到驚心,後來她偷著吃掉了一片粘在水果刀上的桃片,就再也不說這水蜜桃天價了。
韓老爺子一進入七月份就催著家裏邊的人要來桃溪村這邊住。他也沒好意思說是為一口吃的,隻是說要跑到這邊來避暑。
他現在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吃一顆桃子。
這棵桃樹經過袁高的精心打理,這一年結了一百八十多顆桃子。這樹已經進入了豐果期,來年還能結更多的桃子。
韓老爺子一天一顆,一個人根本就吃不完這麼多,還餘下很多叫胡曉雯給親友們分了分。
袁高根據它的生長數據來推斷,等到這棵桃樹再長個兩年進入盛年,一季結果四百到六百斤不成問題。
這個數字讓胡曉雯挺吃驚,她桃園裏的桃子盛年結果了不起也就三四百斤而已。
袁高是這麼解釋的。
“果園裏邊那些桃樹都是為了便於管理,矮化嫁接過的。這種果樹的壽命頂多二十多年就進入衰敗期。這棵果樹卻不一樣,它是一棵實生苗。桃樹本身的壽命是很長的,野外活個兩三百年的野桃樹也不少見。”他撫了一下長到碗口粗細的桃樹樹幹,“這棵桃樹也是如此,好好照顧,過個幾十年,當做傳家寶。”
那個時候胡曉雯才明白,為什麼袁高會這麼看重這棵果樹。
比起桃園裏無性繁殖的嫁接果樹,明顯是這棵實生苗的果實更具有研究價值。
胡曉雯看袁高那麼專注在這棵樹上,也不好告訴他這棵樹其實就是從果園裏的樹身上掰下來的樹枝長成的。
好在這棵樹被胡曉雯用大量靈霧催發過,早就變得跟母本完全不一樣了。
要不然袁高隨便拿著果園裏邊果樹的細胞分析數據跟這棵樹的分析數據一對比就能夠認出來。
克拉倫斯和戴維恩走遍了附近的村子,搜集了很多的信息。
戴維恩把消息彙總成文件,送到克拉倫斯的書房。翻看著文件,克拉倫斯臉上神情凝重。
他剛來就在桃溪村定居,還以為附近的氣候和水土條件都一樣,走訪鄉村尋找合適的地點,詢問村裏的百姓就有點疑惑。
等到這份文件擺在眼前,才知道那不是錯覺。
數氣候、水土桃溪村最為出眾,這邊的農作物收成最好,品質最優。
以桃溪村為中心輻射,距離桃溪村越近,跟桃溪村越相像。距離桃溪村越遠則條件越來越差。
這個不同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最近兩三年才慢慢變成這樣的。
這情況周圍村民或多或少知道,卻都推說到桃仙身上,不比他手裏拿著的數據清晰明了。
克拉倫斯吸口氣,把文件合上。這現象,怎麼看怎麼不科學。
三年前,正是胡曉雯來到桃溪村承包下了桃園的時候。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才慢慢的有了這種改變。
再聯想到胡曉雯帶著他到山上閑雲觀,鄭重的對他介紹自己家先祖的仙跡,讓他不聯想到其中的關聯都難。
他心情因為這個聯想而沉重,隨後又失笑的搖了搖頭。這不過是個無稽的猜想,他又不是無知易信的村民。
克拉倫斯站起身,把隨手塞進了書架裏,再不在意。
戴維恩開著車,拉著克拉倫斯去了刪選過後挑出來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