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揣測(1 / 2)

宋禎根本不記得自己叫林木蘭練字的事。那日他其實是得到前線捷報,西夏人因連番出兵受挫,已退兵回去,如今正與北遼交涉,有意請北遼出麵“主持公道”。宋禎聽見這樣的消息簡直想大笑,橫行西北的西夏人也有今日,看來收複靈州等地指日可待。

他一高興,不免想的遠了些,若能收複靈州,將西夏向西北擠壓,恢複與西域的貿易,獲得大量的戰馬武器,那麼來日對抗北遼,也是可期之事。如若自己真能收回幽雲十六州,那就是建立了祖宗們都不曾立下的功業,自是可以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封禪泰山了。

這也是為什麼他一落筆就寫了“會當淩絕頂”這幾個字。

但他終究是個理智的人,得意暢想也不過就那一晚,過後還是得一步一步去準備。西夏人既然聯絡了北遼,北遼想來也會警惕魏國有北上之心,自是要聯手西夏對自己施壓的,到時少不得要舍出些錢帛去,朝中不免也會議論紛紛。

一想到這些,宋禎就很惱火,明明是這些文臣貪圖安逸享樂,自己稍微有點建功立業之心,他們就跳出來暗指自己窮兵黷武、不體恤民力,偏偏民間或是後世史書評價起來,卻總不會說是臣子之過,反要指責天子無能、偏安中原。

再加上太後也對興兵打仗之事頗有陰影,常常會說父祖都做不成的事,你怎麼就以為自己能做成了?宋禎心中十分不服氣,當日漢高祖何嚐不向匈奴低頭,漢武帝又因此就退卻了嗎?

他現在雖沒有衛霍這樣的將才,可手中到底有些將門子弟是上過陣殺過敵的,若他還不一意進取,再拖延到下一代,朝中一味重文輕武,再無精通戰陣之將,那才是永無重振華夏神威之日呢!

宋禎想的透徹,回頭就將親信之臣一一宣進來,將應對之策都布置了下去,如何還能記得起那日閑暇時一句隨口說的話呢?

他是每日一睜開眼就有無數軍國大事,可禦前服侍的人每日裏琢磨的卻隻有天子。今日官家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哪些不同尋常,哪些像是另有目的,要怎麼做才能讓官家歡喜,讓自己更得官家的歡心……,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所以他那一日高興之下無意的幾句話,倒讓梁汾這樣伺候他久了的人,都生了些猜測。其實也怪不得梁汾多想,自從明烈皇後崩逝後,梁汾就已發現官家對林木蘭是有些不同的,隻是他一直摸不準這不同到底是因喜歡,還是厭惡。

眼看著林木蘭從宮正司到了禦前,官家卻也隻淡淡,梁汾就更拿不準了。要說是厭惡,這林木蘭根本到不了禦前,官家是天子,再沒有委屈自己的時候!可要說是喜歡呢,又實在看不出來。

直到那日官家教林木蘭寫字,梁汾才覺得,這件事還是值得賭一賭的。

官家的脾氣他再清楚不過,一向看著溫和文雅,其實不過是因太後喜歡他這樣,才自小做出來的樣子,從骨子裏說,官家是個相當倔強的人。

這世上能讓官家願意退讓、委屈自己的人原本有三個,一是先帝,二是太後,三就是明烈皇後,如今三個裏隻剩了一個太後。梁汾冷眼瞧著,就是太後,現在想讓官家改了主意,也難得很。

那麼官家肯把林木蘭放在跟前,首先就絕對是對她一絲厭惡之意都沒有的。再有寫字一事,梁汾就覺得,恐怕官家心裏多少對這林木蘭還是有幾分喜歡,不論是喜歡她的美貌,還是她的恭順,總是有那麼幾分喜歡,官家才肯親自寫字給林木蘭臨摹——他們禦前侍奉的內侍們,但凡能得著官家賞賜的半個字兒,都恨不得昭告天下去!

有了這個猜測,梁汾再細細度量了一番林木蘭這個人。貌美是不用提了,那高挑的身材,就算穿著厚厚的棉襖,一樣看得出曲線玲瓏;性情又頗為和順恭謹,梁汾進宮十餘年,看人的眼光自是毒辣,一個女子是真恭順,還是裝的膽小,他一眼就看得出來,這個林木蘭倒還真是個謹守本份的。

自出了韓庶人的事後,官家最看重的,無疑是謹守本份。且最難得的是,這林木蘭十分重情重義,與春明閣陳才人那份情誼,連近年來頗為多疑的官家都認可了。

有了這三點,梁汾就很願意提攜提攜林木蘭了。正好陳才人即將臨盆,梁汾挑了個官家高興的時候,建議讓林木蘭多去陪陪陳才人。

陳曉青這是第一次懷孕,如今眼看要生了,心裏免不了有些慌張,宋禎想著她跟林木蘭交好,且林木蘭是福寧殿的人,有她常去探望,也能讓春明閣上下穩定心思,便答應了。

林木蘭領了旨意,自然有人告訴她這是誰提起的,她私下謝了梁汾一回,然後每到不當值的時候就會抽空去看陳曉青。

“木蘭姐姐,你想家麼?”

林木蘭扶著陳曉青出門散步,陳曉青讓春明閣的宮人都遠遠跟著,自己與林木蘭說悄悄話。

“有時候想。”

陳曉青輕輕撫著肚子,悵然道:“我最近特別想家,要是娘親知道我要生孩子了,一定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