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做了太後,林木蘭就覺得時光似乎陡然慢了起來。她不願插手外事,皇帝也孝順她,從不拿外麵的煩心事來說給她聽,皇後雖然初接手宮務時有些忙亂,可皇帝最開始並未冊立嬪妃,除了照管先帝遺留的嬪妃,宮中並無別事。
孝期裏一心誦經為先帝祈福,又有女兒元嘉陪伴,似還好些。到出了孝,忙完元嘉和幾個孩子的婚事,林木蘭就越加無所事事起來。
吹塤是再沒有那個心情興致了,練字也難免觸景傷情,她和陳曉青便把精力放在養花種草上,其餘時光或是讀一讀皇帝送來的新書,或是兩個人對坐下一回棋,餘外並無別事,日子又怎能過的不慢?
慶壽宮這個地界,天然就與坤寧宮不同,每日安安生生的,除了皇帝皇後來問安,少有人往來進出,與在坤寧宮時的人來人往可謂天壤之別。
林木蘭這樣平靜緩慢的過了幾年,整個人就失去了從前的光澤,越來越像一個安恬養老之人。
別人都覺理所應當,隻有皇帝看著心裏難受,趁著皇後再次有孕,與她商量了,將六歲的皇長子送去慶壽宮,請林木蘭幫著照料教導。
皇帝想叫母親有事做,卻還要找個好聽的名目:“蘊茗好容易又懷上一胎,卻不甚安穩,大哥又是調皮的年紀,臣也怕他失於管教,隻好厚著臉皮來求娘娘了。”
蘊茗是皇後莫氏的閨名,林木蘭對這個大氣沉穩的兒媳婦很滿意,更喜歡她生的大皇子伯群,也知道莫皇後兩年前懷了一胎沒坐住,這次要加倍小心,卻仍擔心兒媳婦舍不得孩子離了眼前,便說道:“大哥都進學了,哪還需要費多少心思看著?他自小跟著皇後,陡然離開,倒怕他不慣。”
旁邊陪坐的皇後知道太後是體恤自己,忙接道:“大哥平日就最喜歡來慶壽宮陪著娘娘,這會兒妾身上不便,娘娘就讓他來替妾盡孝吧。”
“正是如此。臣也想多來陪著娘娘,隻苦於無暇分/身,好在有大哥,他在您身邊,也好多學學做人的道理。”
林木蘭見兒子兒媳婦都這樣說,終於點頭答應:“那好,就讓大哥先來住著,等皇後平安生下這一胎再說。”
皇室子嗣不豐,近幾年宮裏自然也進了些美人,還有幾個生下了孩子,如今存住的,已有兩個皇子一個公主,皇後還隻一子,雖然居長,也想再生兩個好互為倚助。
林木蘭能明白她的心思,還又把身邊得力的人派去助她處置宮務,讓她少操些心,好好安胎。她這裏陡然多了個孩子,院子裏自然就多了歡聲笑語,林木蘭和陳曉青兩個都把一腔心思放在大皇子身上,生活有了新的寄托,便都有了精神,日子也過得快了起來。
不知不覺幾個月過去,皇後順利又生下一子,皇帝卻不讓把大皇子送回去,說是皇後還要照管小的,宮中事務也忙,仍請娘娘多費心照料伯群。
林木蘭這才品出了兒子的意思,她這時也確實舍不得孫兒,便點頭繼續留著伯群,隻讓他每日按時去給皇後問安,不希望孩子因此和親娘失了親近。
由此事她又想到陳曉青身上。伯群沒來的時候,陳曉青還不如她,整日懨懨的,隻有慶王妃、淳王妃、燕國長公主偶爾帶著孩子進宮來問安的時候,才有點歡喜模樣。自從伯群留下常住,陳曉青才跟自己一樣,多了精氣神,將伯群寵的幾乎上了天。
她思前想後,找了個時間與兒子談起此事:“……我記得漢家主政時,先皇嬪妃都可跟著兒子去封地做太妃,也是一家骨肉不分離的意思。至後來,諸王大多無藩地,前唐有十王府,先皇嬪妃有子女的還能留於宮中有個住處,無子的倒要統統發去寺院渡過餘生,也實在是太過不念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