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前門微微張開著,周倩氣喘籲籲地走過前台,在雪白的燈管下佇立了一會兒,盡管那麼明亮,屋子裏還是靜悄悄的,不是工人休息後的安適的寧靜,而是那種驚醒而疲乏了的帶有不祥之兆的沉默。
周倩一眼就看出了於鴻沒有在辦公室,也不在車間,便不禁心裏一沉。或許他出門了--承受不了這麼大的打擊,換作任何一個人也是難以承受的。
周倩坐在座位上,看到自己工作台上打開的電腦,便覺得很羞愧,心都有點縮緊了。因為她想起了一個月前發生的事情。這是她的過錯,自己的疏忽,帶給了於鴻整個公司帶來了滅頂之災。
1月10日,周倩記得清清楚楚。王總公司的采購果然來找自己洽談再次購買設備的事情,這讓周倩喜出望外,因為這一次的采購數量是150台機器設備,是相當於一個小公司一年的總銷售量,自己一個大客戶的一個訂單就達到了。
再次合作的王總手下,有意無意地跟周倩痛批合作時的繁索手續,叫周倩走走捷徑,能簡化的程序就盡量地簡化掉,自己的訂單很急,如果周倩他們無法保證快速簽訂和交貨的話,他們就考慮另找合作商。這樣帶著威脅性的對話,讓周倩很是為難。
周倩把客戶的要求如實地跟於鴻說起,於鴻也是心急於簽下這份合同,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個訂單足以讓整個公司吃上大半年了。於鴻當即就表示是合作過的友商,那看看合同上如果沒什麼大問題的話,可以簽訂了。
這一次的合同是根據王總公司的模板擬寫的,周倩傳過來給於鴻的時候,於鴻還覺得有些不熟悉上麵的條款,但是心大的於鴻,幾眼帶過上麵的文字,就大筆一劃,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他感覺跟自己上一次跟這家公司簽訂的合同也沒有什麼區別。
簽訂合同後,對方很快就付清了40%前期的貨款,一點也不拖欠,這叫於鴻很是定心。他開始大批量地采購了設備的零件材料,工人也加班加點地忙乎起來。於鴻不得不驚歎於王總這次下的訂單之大,自己收到的前期貨款和之前公司所剩餘的資金,差不多全部投入到采購當中了。
如果能順利交貨收款的話,那麼所收到的錢才是真正掙到的利潤,萬一出了什麼差錯,都是要斷了於鴻新公司的命脈的。
所有的員工都如火如荼地幹活,工廠裏看不到一個清閑的人員,全都投入到火熱的生產大隊之中,於鴻鼓舞著士氣,帶頭在車間裏,忙前忙後。
20天之以後,是首批次50台機器設備交貨的合同期限,於鴻早早地把50台設備打好了包裝,靜靜等待對方公司過來拉貨驗收。當時的合同是分兩批次交貨的,一批是過年前交50台,另外一批是過年後的60天內交完剩下的100台。
於鴻沒有等來拉貨的大貨車,卻等來了一隊上門找麻煩的黑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