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冶鎮很小,住戶又基本上跑了個精光,僅剩下了幾座鐵爐還在生產,實在是沒什麼好看的,但是肖天健卻發現這裏堆積了不少的鐵礦石和煤炭,但是以眼下的煉鐵爐,遠遠無法消耗掉這樣多的礦石,鐵產量肯定也上不去,這也說明采礦已經超出了煉鐵對於礦石的消耗量,如此下去,采出的礦石會越堆越多,這樣便會造成對人力物力的浪費,短時間之內,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使產鐵量大幅攀升上去。
在肖天健離開東冶鎮之前,老爐頭便已經開始帶著兩個兒子,還從其它幾個鐵爐抽出來的十多個爐匠,開始查看東冶鎮內幾個已經廢棄掉,但是基本上還保持比較完好的煉鐵爐,並且開始著手修複其中的幾個,使之盡快可以重新投產,至於未來煉鐵工匠人手方麵,就由肖天健來負責解決。
而肖天健離開東冶鎮之後,馬不停蹄的巡視了東冶鎮附近的三處礦點,這裏本來就有三四百名礦工,雖然權利更迭期間跑了一批,但是後來肖天健又發來勞教了一二百名俘虜,現如今礦工數量達到了近五百人之多,產出的鐵礦數量,已經超出了當地煉鐵爐的消耗量。
而這樣的情況是沒多少好處的,肖天健即便是以後跟人做生意,也不會輸出鐵礦石,讓別人練成鐵之後,賺取鐵的利潤的,所以采礦業的產量就必須要跟他們的煉鐵業掛起鉤才行,礦石產量不能太大,稍微超出煉鐵量還行,可以運往雙峰寨中作為戰略儲備,但是卻不能超過太多,以眼下他們的人力來說,大量的產出鐵礦石,消化不了,隻能造成人力的浪費,眼下他是經不起這麼做的。
所以他在巡視過幾個礦點之後,問清了這幾個礦點的日產量之後,又結合了眼下東冶鎮鐵爐的情況,將這裏的一部分礦工轉到東冶鎮那邊,專司冶鐵之事,如此一來,兩方麵基本上就達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平衡。
而時下鐵礦的礦工們的勞動量確實非常大,他們全部要靠人工采掘,頭上頂著一個小蠟燭,鑽到礦洞裏麵,一點一點的用鎬頭刨下鐵礦石,然後用人力一筐一筐的背出來,勞動量極大,而且還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冒頂,人一旦被捂在裏麵,就不用再想活著出來的事情了,這不單單隻是鐵礦的情況,附近的一些煤窯也都一樣,所以幹礦工基本上是頭頂著刀子幹活,誰也不知道誰還能活多長時間。
而肖天健在巡視的時候,也接觸了一些礦工,問了礦工們一些情況,礦工們對於這段時間刑天軍接管他們這裏的事情,感到很是高興,起碼他們這些人每天總算是能吃上兩頓飽飯了,且不管吃的好不好,起碼雜合麵餅子,鹹菜倒是基本上能吃飽了,比起以前趙大同管著這裏的時候,那廝根本不拿他們當人看待,每天稀湯寡水的就是些菜粥,每個人一個小雜麵餅,別說吃飽了,就算是吊住命就算是不錯了,而現在刑天軍接管了這裏之後,眼下的夥食條件改善了很多,頭些天他們還喝了一頓骨頭湯,這讓這裏的礦工們很是高興。
而其中一些被發配來勞改的俘虜,則對這裏的情況不太滿意,覺得這裏幹活實在是太危險了,而且吃的沒有以前他們在陽城三凶手下當嘍囉時候好,而且這裏還管的太嚴,幹活也很累,所以人心不穩,抽冷子就想逃走,要麼就消極怠工瞅機會煽動其他人跟著鬧事,還不許那些在這裏幹活的礦工們好好幹活。
對於這些俘虜們,刑天軍的人可不客氣,除了讓他們能按時吃飯之外,所有人都是受到嚴格的監控的,吃喝拉撒睡,都實行軍事化的管理,而且十分嚴格,畢竟他們的身份不同於普通礦工,不管嚴一點,裏麵一些人就會趁機逃跑或者鬧事。
為此看守他們的守衛們,已經連續在這裏處斬了幾個滋事的家夥,才算是多少壓住了他們的氣焰。
肖天健在考慮了一下之後,想明白自己當初有點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一些,這些勞改犯和這些普通的礦工們混在一起是不行的,對於勞改犯們來說,礦工們的自由是他們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所以不鬧事才怪。
於是他下令將一處產量最大的礦點,定為他們刑天軍的監獄,將原來這裏的礦工,都轉移到其它礦點,或者分配到東冶鎮煉鐵爐工作,這裏隻留下所有的俘虜,並且將其它幾個礦點的俘虜都轉移到這裏看押服刑,算是在這裏成立起了一個勞改營,專門監視這些勞改犯們進行勞動。
如此一來,守衛們再監管起來這些勞改犯們,也就方便了不少,同時其它那些礦點也減少了監管的人員,沒處礦點則隻留下兩三個人管理,負責給礦工們記工抑或是分發工錢,安排做飯等事情,使得管理這些礦點的時候,也方便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