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遇阻(1 / 2)

就在他剛剛獲取北留大捷的第二天,從陽城東南的太平莊也傳來了消息,李栓柱率領其部下兵將,另加上當地幾隊鄉兵隊,在太平莊一舉擊潰了陽城縣組織起來的七百餘陽城縣守備軍以及當地的鄉勇,當場擊殺數十人,並且生擒三百餘人,帶隊的那個張姓巡檢也當場被斬,剩餘的鄉勇還有陽城縣的守備軍則立即做猢猻散,逃了個幹幹淨淨,陽城知縣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那一批糧秣,也盡數落在了李栓柱手中。

李栓柱在獲勝之後,便組織人力將這批糧秣運回了蓮花寨,率領本部兵將還有千餘名鄉兵趕往了北留大營和肖天健彙合。

至此兩股意圖對刑天軍不利的武裝皆被刑天軍所敗,以至於嚇得陽城知縣王勁鬆直接便把城門給關了起來,不許任何人進出,生怕刑天軍激怒之下,發兵攻打陽城縣城,把他從陽城縣裏麵掏出來給宰了。

而肖天健興趣不在攻打陽城縣城上麵,因為陽城縣是一個標誌,打下它對於刑天軍並沒有多大的好處,畢竟縣城代表著它是朝廷的一個符號,它在那裏,便意味著朝廷沒有失去這塊地方,哪怕實質上城外皆被刑天軍所掌控,隻要陽城縣城還在朝廷的控製範圍之內,那麼便不會太多的引起朝廷的注意。

而其它義軍則並不懂得這一點,他們總是認為攻打州府抑或是縣城可以使得他們獲得很大的名聲,而且可以獲得大量的財富和糧食,這其實不然,一旦他們攻打下一座州府縣城的話,那麼他們便會成為官方的眼中釘肉中刺,必將招致官方的瘋狂報複,這一點不單單在這個時代早已體現出來,即便是後世也曾經教訓深刻。

在這一點上,肖天健恐怕比這個世上任何人都明白,一城一池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而他和他的刑天軍生存下去的基礎卻是在農村之中,雖說這個時代明代手工業已經很發達了,但是農民在各種業者之中卻還是占據著絕對的多數,更何況了,眼下這個時代有錢人皆喜歡置地,大批的吞並農民的土地,使得絕大多數農民都淪為他們的佃戶,要受他們的盤剝,農民對於土地的渴望一般人恐怕是很難想像得到的,唯有獲取這些農民們的心,刑天軍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所以他從到這裏開始,便沒想過去打陽城縣城,他的根本目標便是在農村之中,既然他想要擴大勢力,那麼他最大的敵人便是眼下控製著大批土地的那些地主們。

故此在他率部擊潰了官軍之後,他立即便馬不停蹄的開始在沁河兩岸展開了掃蕩,第一個目標便是直指那些建立於沁河兩岸的各大莊堡,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為動手的目標,就是因為刑天軍眼下所占地盤,北麵有護澤河可以作為界限,護澤河以南區域基本上都是刑天軍掌控的轄地,而唯有東冶鎮以東,是各種勢力交錯的區域,各大莊子擁有的土地,直接於刑天軍控製區接壤,雖說刑天軍在從趙大同手中接管了以前他的控製範圍,但是卻並未能控製住沁河沿岸的區域。

這些莊子的大戶們,也趁著這個機會,又蠶食了一些本屬於刑天軍控製區的土地,還多次和刑天軍轄下的老百姓發生械鬥,打死打傷過不少老百姓,隻是因為刑天軍前段時間精力沒有放在這方麵上,所以沒有過多的在這些地方投注太大的精力,但是這一帶的大戶們卻早已將刑天軍視作他們最大的敵人,這一次官府想要剿滅刑天軍的消息一出,這一帶的大戶們表現的相當積極,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出糧的出糧,就是想要借助官府的力量,將刑天軍扼殺在陽城境內,省的刑天軍以後威脅到他們的利益。

既然眼下正處於農閑季節,而且官軍又剛剛被刑天軍擊垮,那麼肖天健也正好騰出手,收拾這一帶的敵對勢力了。

所以一開始動手,肖天健就沒打算留情麵,將手下幾哨人馬分做三組,兩哨一組,負責一個區域,而他自己也親率一隊兵馬,對這一帶的莊子展開了攻掠。

沁河兩岸的莊子因為早年曾經遭過起義軍的攻掠,所以當地大戶們都接受了教訓,為他們的莊子建起了高大的莊牆,並且令他們的佃戶中的青壯,為他們的莊丁,並且雇請一些會些身手的人作為他們的家丁,以此保護他們的莊子。

但凡有錢的大戶,多多少少都組織的有這樣的武裝力量,幾十人的有之,幾百人的也有之,對付個普通打家劫舍的杆子,以他們的力量基本上可以應付得來,甚至還可以抵禦較大股流賊的進犯,除了防禦賊人之外,他們有時候甚至還和官府作對,畢竟俗話說的好,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入剃,有時候兵患比起匪患還要厲害,在這方麵老百姓和有錢人在一定程度上利益是相同的,所以很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