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健這一次沒有在汝州坐鎮指揮這場對黃得功的作戰,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黃得功此次前來,不單單隻率領他他麾下的六千京營官軍,同時還帶來了光州和汝寧府數千官軍,遠超出了他原來對黃得功兵力的預計,所以細作送回消息之後,他便立即從汝州出發,親率了李栓柱等兩個戰兵營和黃生強的炮一營趕至了汝州。
到了這裏之後,肖天健麾下共集結起來了包括李栓柱和羅立還有新編的一新戰兵營在內的三個戰兵營,同時還有黃生強的炮一營,司徒亮的騎兵營一部,另外還帶來了梁鐵頭的工兵營一部,兵力在六千人左右,整體來看,刑天軍的兵力弱於黃得功不少,但是實質上肖天健自己知道,以他這樣的兵力,對付黃得功的一萬多官軍,可以說已經算是在用牛刀殺雞了,以刑天軍的戰鬥力和裝備質量,保守一點估算,如果有炮營的助戰的話,兩個戰兵營在寶豐擋住黃得功,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可是肖天健這一次還是選擇了親自坐鎮軍中,以‘優勢’兵力來打好這一仗。
之所以肖天健如此重視黃得功這哨官軍,按照他的話說,就是要徹底的打疼了熊文燦還有楊嗣昌,讓他們通過這一仗真正認識到刑天軍有多厲害,省的他們還這麼拖拖拉拉的,要打就快打,省的耽誤工夫。
他就是要通過這一次的中原之戰,向朝廷展示他的力量,將大明王朝的最後的精銳消耗掉,讓這個早已是千瘡百孔的大廈更快的轟然倒塌下來,大明王朝覆滅的越快,那麼對他重整河山就越有利,現如今關外的那些豬尾巴們雖說已經相當強大了,但是卻還沒有真正的強大到可以吞並整個中原的地步,越早騰出手替代這腐朽的大明,去對付他們,就越對中國有利,這也是他摒棄以前步步為營,小心謹慎行事的原因,隻因為他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已經基本成熟了,與其一步步的按部就班等著曆史的發展,倒還不如放開手推進曆史的發展,讓天下人看看,他刑天軍才是可以力挽狂瀾的雄師。
當黃得功前鋒抵達紅石山一帶之後,肖天健也不隱真示假,當即便派出了司徒亮的騎兵營出戰,僅用了一個照麵,便將黃得功派出的前鋒兵馬,給殺了個大敗而逃,司徒亮現在手下的騎兵營可不是以前初入河南時候的二三百人的規模了,自從伊川大戰殲滅了祖大樂和祖寬的關寧軍之後,刑天軍獲取了近兩千匹戰馬,淘汰掉一批傷馬之後,再加上曆戰下來的繳獲,刑天軍擁有了近兩千匹膘肥體壯的戰馬,又收編了一大批原來的關寧軍的舊部之後,使得騎兵營的實力像吹氣球一般的膨脹了起來。
而通過刑天軍特有的軍營文化的熏染之後,原來的那些投降的關寧兵們,也都想明白了,給這大明王朝當兵,不是什麼出路,而且肖天健親口對他們答應過,有朝一日要率領他們殺回關外去,將他們失去的土地從野豬皮們的手中搶回來,這些舊關寧兵們於是也就安心下來,開始轉而成了刑天軍的一員。
本來關寧兵們絕大多數都是在關外生長起來的,從小就騎馬像蒙古人和女真人那樣,也從事著放牧生活,所以騎技根本就不用說,差不多各個都是好手,而且刑天軍挑選編入騎兵營的也多為關寧兵之中的精英,所以現在的騎兵營可以說不但不弱於以前的關寧鐵騎,再增配給他們一批新造的自生火手銃之後,更是使得他們戰力提高了不少。
所以別看黃得功派出了兩千汝寧軍打頭陣,可是不待他們在紅石山站穩腳跟,司徒亮便率領著幾百騎兵一個突擊,便將這兩千汝寧軍殺了個大敗,落花流水的逃了回去,要不是肖天健提前有吩咐,隻需擊敗黃得功的前鋒不必追擊的話,這兩千人馬能逃回去的估摸著就很少很少了。
黃得功在得知前鋒被擊潰的消息之後,也是大吃了一驚,不得不重新調整了先前對刑天軍的看法,開始變得凝重小心了起來,下令收攏部曲,不再敢派兵輕師冒進,而是裹成一團,一起朝著紅石山方向推進,黃得功也得知了刑天軍一支主力兵馬,已經在寶豐縣南部的紅石山一帶等候著他,於是揮師壓過去,打算就在寶豐,跟這支刑天軍先見一陣,到底見識見識這刑天軍到底有多厲害。
於是寶豐紅石山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在十月底的這一天,終於展開了一場廝殺。G@。
如果您覺得《葬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