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這半年多來,確實履行了和肖天健之間的秘密協定,沒有下大力氣再對晉南進行進剿,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在宣大練兵,防備韃子入寇的事情上,為此還受到了崇禎的斥責,而且楊嗣昌也對盧象升墊了不少的黑磚,可是盧象升心知建奴大軍隨時都可能會破關而入,就是不肯調離宣大兵馬南下對晉南進剿,僅僅是命山西的官軍監視晉南的刑天軍,隻打一些小仗,而不發動大的攻勢。
所以這大半年來,山西晉南一帶閻重喜所部和山西的官軍是大仗不打,小仗不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基本上也不再朝外擴張,履行了肖天健當初對盧象升的承諾,隻要盧象升還坐鎮宣大,負責山西軍務,他便不再在山西擴張,盧象升對於肖天健這樣的遵守承諾,也甚為佩服。
而且在晉北一帶活動的王承平、李淩風兩部人馬,也沒有再給盧象升找什麼麻煩,停止了對忻州一帶的襲擾,轉而將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大同府東北的張家口一帶,抑或是幹脆出長城,到蒙古一帶進行襲擾,去搶那些跟建奴勾結的商賈的商隊,抑或是洗掠蒙古的一些部落,殺他們的人,搶他們的馬匹牛羊,在這一點上,盧象升自然沒有理由去派兵對付他們,反倒是他們暗中還為盧象升不斷的暗中提供了不少的財物,供盧象升練兵所用。
通過這些事情,盧象升相信了肖天健確實在對付建奴方麵,是有很大的誠意的,不管怎麼說,肖天健這個人雖然造朝廷的反,但是這也算是窩裏鬥,對建奴方麵,他和盧象升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不管怎麼說,盧象升為了給朝廷保存一支可用於對付建奴的兵力,而不是將他們消耗在對內的戰場上,不管朝中如何催促他,他都百般找借口不肯對晉南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而僅憑山西的官軍,眼下卻根本啃不動盤踞在晉南的刑天軍,所以在進入崇禎十一年結束了潞安府之戰以後,整個山西的局麵還算是平靜。
但是五月間,盧象升的父親病逝,盧象升很是悲痛,更是無心對刑天軍用兵了,他多次請辭,要求辭去現在的宣大總督一職,回鄉為父守墓,可是楊嗣昌暗中多次阻撓,加上崇禎也認為盧象升應該是個可用之才,這個時候盧象升致仕,宣大沒人坐鎮,山西更怕會情勢糜爛,所以便屢屢不準,下旨奪情令盧象升帶孝留任。
盧象升為此也對楊嗣昌很是不滿,可是考慮到他和肖天健的密約,怕自己真的致仕之後,刑天軍便會沒了這個密約的束縛,會再一次在山西大肆攻略,最終為了種種原因,盧象升隻得選擇了留任。
九月底清軍入關之後,盧象升接到了朱由檢的聖旨,便立即開始行動了起來,率領了兩三萬宣大和山西的兵馬,出了山西趕往了京城。
但是盧象升生怕他一走,肖天健便會以他離開宣大為由在山西再次行動起來,於是在從宣大啟程趕赴京師之前,他還是親筆寫了一封信,派家奴李奇帶著這封信趕往了晉南,找刑天軍的人,將此信交給肖天健。
隨著建奴軍距離京師越來越近,此次建奴入寇的規模也逐步被京師所知,當得知這次建奴發兵如此之眾的時候,京師之中上下又是一片嘩然,所有人都知道時下大明官軍根本不足持,軍將們貪婪怕死,各個都畏建奴入虎狼,別說率部與之死戰了,他們唯恐避之不及,就連被朝野稱為大明第一雄兵的關寧軍,也差不多是一個德行,碰上建奴軍便大潰而逃,至多也就是躲在城中,眼看著建奴在城下招搖而過,在城池周邊大掠,任由其隨意的屠殺大明百姓,將青壯男女擄為奴隸,將百姓的錢糧細軟搶走,大批的牲畜也被他們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