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十二月十二日天光剛微微見亮的時候,在盧象升大營四周都響起了韃子軍所使用的特有的牛角大號的沉悶的號聲。
早已連夜彙集起來的韃子軍的數旗兵馬紛紛行動了起來,一隊隊披甲兵開始將沉重的鐵甲在跟役們的幫助下披在了身上,而弓箭手、跟役們則亮出了大盾,將弓弦掛在了步弓上麵,將箭囊也放在了最方便取用的位置上,做好了攻擊的準備。
一隊隊韃子馬甲兵也披甲上馬,將箭壺中的箭支整理好,擎出了他們的長槍大戟,馬鞍上刀斧之類的短兵器還有小盾一樣不少也都放好了取用的位置。
時下的韃子兵的裝備質量比起當年野豬皮起兵的時候已經不知道好了多少,常年和各部族之間的征戰,再加上連敗明軍從明軍之中繳獲的大批器甲,還有他們自己設立的鐵作打造出來的兵器,已經將他們這支野蠻的軍隊武裝到了牙齒,就連火器方麵,韃子兵現在的裝備質量也不劣於明軍,特別是努爾哈赤在寧遠吃了明軍紅夷大炮的虧之後,他們也開始重視起了火炮的鑄造。
而大漢奸孔有德、耿仲明投奔了滿洲韃子之後,他們除了帶去了一些火槍火炮之外,還從登州擄去了相當一批明朝的鑄炮工匠,為韃子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保障,使得滿洲韃子們之後便也開始可以自行鑄造質量相當不錯的大炮了,到了這個時候,即便是韃子軍之中的大炮和明軍相比也不處於劣勢了,甚至逐步的還開始迎頭趕上,開始超越明軍的火炮。
至於炮手他們同樣也不缺乏,這些年下來他們俘獲了大批明軍,其中便不乏明軍的炮手,這些炮手基本上得以厚待,被皇太極充分的利用了起來,編入到了軍中,所以即便是炮手方麵,韃子兵也不缺乏。
但是有一點韃子崇信弓箭致勝論,在他們的眼中,明軍之中裝備的那些三眼銃快搶、鳥銃、火銃等物,雖然威力還算是可以,但是這些火器卻故障多多,裝填緩慢,無法近戰等等原因,遠比不上他們手中使用的那些強弓勁箭順手,所以在眼下的韃子軍之中,除了漢軍還裝備有鳥銃之類的火器之外,正兒八經的滿洲八旗兵之中,是不屑於裝備這些東西的,故此在遠射步軍火器方麵,韃子軍並未刻意進行發展。
這些韃子軍在整理好了各自的裝備之後,隻聽得在北麵傳出數聲號炮的轟響之後,各旗兵將同聲大吼了起來,喊啥震天的便朝著盧象升的大營撲了過去,一排排持著大盾的跟役們走在前麵,弓箭手則緊跟在大盾之後,持弓搭建緩緩推進。
大批披甲的步甲則跟在其後,隻待一聲令下便發動進攻,所有人都麵無一點表情,一臉的無所謂狀,好像這場戰事根本就不影響什麼一般,更是有人臉上流露出的是一臉的驕橫,眼神之中充滿的都是殺氣,久經沙場的這些韃子兵們,早已被錘煉成了一步步冷酷的殺人機器,似乎連他們自己的生命也都早已不在乎了。
這一次多爾袞和嶽托為了圍殲盧象升所部,可以說是精銳盡出,不但將他們麾下的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的主力派上了戰場,甚至連他們最為依仗的巴牙喇兵也派上了戰場,對此韃子軍之中的將官們多少認為他們有些小題大做,太過重視盧象升這支兵馬了。
這一次盧象升率領的宣大兵在入衛之後確實幹的不錯,他們跟著盧象升著實跟韃子兵打了幾場狠仗,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也打出了明軍的威風,相反是被崇禎視作仰仗的那支號稱天下第一雄兵的關寧軍入衛之後,跟著高起潛基本上沒幹什麼正事,先是趴在京郊外不敢主動攻擊韃子兵,接著便跟著高起潛在河北進行武裝大遊行,跟韃子沒交什麼手不說,倒是禍害老百姓的事情沒少幹,所以在多爾袞眼中,時下盧象升麾下的這支宣大兵馬,已經成為了他們最後的阻礙,他和嶽托二人都想一戰在此將盧象升麾下的這支宣大軍給徹底滅掉,省的他們再給清軍造成什麼麻煩。
隨著韃子兵開始行動的時候,盧象升的大營也開始行動了起來,饑寒交迫的官兵們也都紛紛強自打起了精神,紛紛出帳開始拿起了各自手中的武器,披上了他們的戰甲,一隊隊的在軍官們的指揮下走向了給他們指定的位置上。
而楊國柱和虎大威、張岩等軍將則各自負責了大營的一個方向,盧象升居中指揮,隨著韃子兵距離他們越來越近的時候,各麵都響起了軍將們的大吼之聲:“點炮!……”
與此同時在盧象升大營的四麵幾乎同時都響起了炮聲,各種弗朗機和小型的紅夷炮甚至於虎蹲炮都紛紛發火,各式炮彈呼嘯著飛出了炮膛砸向了圍向他們的這些韃子兵的隊列,立即便在韃子兵的隊列之中打出了一條條缺口,被凍得堅硬的地麵也成了這些炮彈的幫凶,炮彈一落地便立即被彈起,繼續朝前疾飛,中者絕對不死即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