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早一些先回到了洛陽,但是盧象升考慮到洛陽城之中,有不少人乃是朝廷的舊吏改投刑天軍之中,其中有人曾經見過他,於是傷勢稍好之後,他便要求移居汝州息養。
於是劉寶便派人將他護送轉運到了汝州城之中,找了一處幽靜的院子,將他安置在了汝州城之中。
盧象升雖然已經認命了,可是卻並不想這麼早就投效肖天健,他覺得許多事情還要觀察之後再定,畢竟他的身份現在還不易出頭露麵,一旦他的身份敗露的話,那麼朝廷免不了會遷怒於他的家人,於是便暫時辭了肖天健的請托,在汝州城當了個避世的隱士。
而肖天健回來之後,也沒忘了盧象升,在安排好了各種事務之後,便親自到了汝州見一下盧象升這一個神交已久的“朋友”。
兩個人的會麵十分低調,肖天健僅帶了鐵頭一個人到了盧象升的住處,而盧象升經過這段時間的休養之後,也已經基本傷愈,可以下地走動了,而他也是天生閑不住的人,一能下地走動,便立即帶著李奇在城內外轉悠了起來。
因為有肖天健的囑咐,雖然沒幾個人知道盧象升的真實身份,但是刑天軍的人也知道這個陸先生很被肖天健看重,所以給他的物質保證很充足,不但派有近衛來負責他的安全,而且還給他派有馬車、車夫、廚子等人照料他。
所以盧象升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出去活動是沒有問題的,盧象升剛剛能下地行動不久,便在汝州一帶看了不少地方,當看到大批流民被刑天軍安置固定在了土地上之後,大批的農田從新被複墾起來,而且城內外的市集也恢複了起來,有一些物資開始重新的流動起來,頗為感歎肖天健在治國方麵的能力。
一方麵肖天健要維持一支力量雄厚的兵力,一方麵還能讓老百姓安於農事,商賈恢複經商,這是需要很大的能力的,而當今大明朝廷也正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這些事情,以至於才導致了國內的變民軍四起,陷入到內外交困之中。
而肖天健作為一方霸主,能短時間之內在轄地之內將民生經濟恢複成這樣,確實是難能可得了,這也說明肖天健這個人除了有爭霸之心之外,同時也很是知道體恤百姓,同時盧象升也看出來作為一個新生的集團,刑天軍的文吏係統之中的文吏們顯然要比官府的官員清廉許多,做事也要高效的不止十倍百倍,在汝州一帶,雖然沒有刑天軍控製晉南的時間長,但是也呈現出了一片民生複蘇的跡象,百姓勤於農事,官吏們勤於民政,市麵上又有強力的刑天軍來維持,民心很是穩定,雖然稱不上富足,但是這種情況在大明的中原以及北方也算是極為難得了。
而老百姓們隻要提及刑天軍和肖天健,無不伸大拇指稱讚不已,都說如果不是刑天軍的話,他們早就要麼餓死了,要麼就死於兵禍了,現在雖然他們還很窮,但是起碼有了飯吃,即便是吃不飽,可是總比以前的日子強的太多了,所以他們對肖天健那可以說是感恩戴德,但是一提起官府朝廷,則無不破口大罵,讓盧象升聽罷之後更是感慨萬分。
盧象升看得出來,如果肖天健照此下去的話,取得天下隻是個時間的問題,雖然他以前是大明的重臣,可是他在為國做事的同時,根本上還是想要為民做事,這一點上讓盧象升對肖天健減少了很多的抵觸,也是他能認命的主要原因。
盧象升在回家的路上暗想,如果肖天健真是一個明主的話,那麼他雖然身負貳臣的罵名,如果能為民做些事的話,倒是也不算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