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名臣(1 / 2)

而肖天健在以一種近乎可笑的方式攻下了嶽州之後,聽從了李信的建議,八月二十在嶽州點兵,開始分水旱兩路兵發長沙。

數百條戰船走水路,先入洞庭湖,接著進入湘江,浩浩蕩蕩的殺奔長沙,而近三萬部眾則走旱路,在水師的協助之下,朝著長沙進兵。

沿途肖天健幾乎沒有費多大力氣,便打下了湘陰縣,徹底的打開了長沙的北大門,使得長沙暴露在了刑天軍的兵鋒之下。

而李乾德和許潰率兵赴援嶽州,也使得長沙守軍實力大減,原本長沙還有萬餘官軍,可是隨著李乾德和許潰在嶽州兵潰被俘之後,帶去嶽州的官軍基本上被刑天軍所俘,轉眼間便成了刑天軍的力量,此消彼長之下長沙守軍更是顯得可憐。

此時雖然有名臣高鬥樞坐鎮長沙,可是何乃高鬥樞眼下孤掌難鳴,畢竟他還僅僅隻是一個兵備副使,手頭權力有限,而且手下更無兵無卒,雖然在聽聞李乾德和許潰兵敗的消息之後,高鬥樞力主立即招募民壯協防長沙,何乃這個時候長沙守將以及官吏都毫無鬥誌可言,一個個早已成了驚弓之鳥,根本就沒人認為他們可以守住長沙城。

而就藩在長沙城中的吉王朱慈煃,更是不堪到了極點,不待刑天軍兵至長沙,便不顧朝廷祖製,買通長沙遊擊將軍湯執中等人,率兵護著他出城逃往了衡州,投奔分封在衡州的桂王而去。

如此一來,本來兵力就不多的長沙守軍便再次被攤薄掉了不少,偌大一個長沙僅剩下了不到兩千守軍,在長沙副將何一德的率領下,駐防長沙。

而這個時候,肖天健已經督軍抵達長沙城下,將長沙城給牢牢的包圍在了其中,並且以水軍切斷了湘江上下遊和長沙城的所有聯係,將長沙城包圍的如同鐵桶一般。

麵對著這樣的局勢,名臣高鬥樞,還是力主要據城死守,向各地求援,爭取堅持到周邊援軍到來為長沙解圍。

可是此時的高鬥樞可不是先前曆史上坐鎮鄖陽時候的那個高鬥樞,雖然他們是一個人,高鬥樞也確實是一個很有本事之人,可惜時勢造英雄,此時的高鬥樞在長沙還沒有到可以主持長沙軍務的地步,雖然他也募集起來了一批民眾,來協助何一德守城,但是城內城外的兵力卻十分懸殊,更不用說長沙軍民這麼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見過刀兵,所以根本沒有能力守住長沙城。

肖天健本來是想要一鼓而下強攻長沙城的,可是在和諸將商議的時候,李信提出了不要強攻的意見,而是充分利用一下在嶽州俘獲的那些官軍官吏,於是肖天健欣然采納了李信的意見,將俘獲的偏沅巡撫李乾德和監軍許潰、總兵官尹先民都招至大帳之中,問他們想活還是想死。

這三個人都不是那種敢於擔當之人,如果想死的話,當時就和刑天軍拚命了,到了這會兒哪兒還想要堅持原則呀!於是三人都立即跪地求饒,連稱想活。

畢竟他們的家人還在長沙城中,他們也不想家人在刑天軍攻破長沙之後,被刑天軍屠戮,於是都表示求活。

於是肖天健便令他們三人去想辦法勸降守城的兵將開城獻降,並且表示不論文武隻要投降,便絕對不殺,擇優選錄以後繼續為刑天軍當官,而且既往不咎,可以準予他們保留財產,確保他們人身安全。

三人得令之後,趕緊分抵城下,對著城上的守軍叫嚷勸降,守軍到了這會兒早已沒有了鬥誌,當見到三人皆被刑天軍所俘,而守將何一德又和總兵尹先民乃是故交,兩個人關係相當不錯,看到尹先民來勸降於他,並且替刑天軍作出了種種保證,於是便放棄了死守長沙城,最終為大明殉葬,在八月二十五這一天,何一德下令打開長沙各個城門,迎接刑天軍入城,同時將城中一些試圖阻止他投降的官員盡數給抓了起來,綁縛出城交給了刑天軍處置,其中也包括長沙兵備副使高鬥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