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自從朱棣遷都北上,定都北京之後,整體上大明的政治文化中心便開始北移,同時大批人口也隨之北移,如此一來,一方麵使得北方人口增長很快,同時也大量的開發了北方的土地,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使得防禦北方蒙古人南下入寇更方便了一些。
但是帶來的問題卻是北方每年都需要南方大批的朝北方轉運各種糧食,來滿足北方糧食產量不足的問題,所以大明自朱棣遷都之後,便對京杭大運河十分重視,專門設官來官吏漕運之事,並且過一段時間便要對運河進行疏浚,始終保持運河的運力。
雖說海運也可以替代漕運,但是長時間以來,大明自鄭和之後,便回歸了封海的政策,海運始終沒有能像宋元時期那樣興盛起來,更何況漕運也牽扯了幾乎成百萬人的生計問題,和許多官吏以及靠著漕運發財的商賈的利益,故此大明始終對漕運都非常的重視,一旦要是漕運出了什麼問題的話,北方便很快會陷入缺糧的境地。
這種情況到了明末之後,更是顯得尤為突出,隨著小冰川時期的到來,明末北方的糧食產量逐年下降,北方產糧根本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就更要依靠南方的朝北方輸送糧食,來滿足北方的需要,特別是遼東建奴興兵作亂之後,這種情況便變得更是嚴重,大明的防禦重心基本上十幾年來都在遼東一帶,在遼東不斷的陳布重兵防禦建奴,每年不但消耗掉了大批大明的財政收入,同時也需要更多的糧食從南方調運到北方,來滿足北方重兵對糧食的需求。
所以一旦運河出現問題,對於大明的打擊可能便是毀滅性的,整個北方不單單是京師要陷入糧荒,北方關外也要徹底陷入糧荒之中,故此在刑天軍年前一部開始朝著南直隸和山東進攻之後,朝廷上下便為此揪心不已,崇禎多次下旨,令沿著運河的各個地方的官府,要加強守備,萬不可讓運河上的任何一段被刑天軍攻占,他實在是知道運河眼下對於他的京師的重要性了。
這也是李信再一次提出攻打濟寧州的原因,而濟寧州恰恰就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的府城,一旦濟寧州被刑天軍攻占,那就等於是刑天軍將整個北方的命脈給徹底斬斷了。
一旦運河被刑天軍掐斷,朝廷不是不能利用海船從海上運送糧食北上,但是這麼做,需要很長時間來重新調動,普通的漕船是無法走海路北上的。
也就在二月初的時候,朝廷尚未籌集足兵糧,便收到了濟寧州傳來的消息,一路兵力過萬的刑天軍,在經過年前的收縮之後,突然間朝著濟寧州方向發動了猛攻,並且兩天時間便打下了巨野,兵鋒直指濟寧州。
消息一到京師之中,崇禎便立即坐不住了,於是他當即下旨,敕令山海關總兵馬科和遼東總兵吳三桂以及總兵百官恩,立即南下,不得有違,同時令他們聽命於總督孫傳庭的調遣,立即救援濟寧州。
而且崇禎又親自給孫傳庭下旨,不管他想什麼辦法,都要救下濟寧州,說什麼也都不能將濟寧州丟掉,使得京杭運河被刑天軍攔腰掐斷,同時次尚方寶劍一把給孫傳庭,讓他持這把尚方寶劍來督調麾下的兵將,如有人不聽令者,不管他官職多高,便可持此劍先斬後奏。
這樣的聖旨一到孫傳庭手中,孫傳庭便可以知道現在京師的皇帝已經是火燒屁股一般的著急了,也知道如果這一次他救不下汝寧府的話,那麼對於他來說,會有什麼結局,也許皇帝不會殺那些軍將們,但是鐵定會宰了他這個總督的!
雖說孫傳庭是保定總督,但是同時崇禎也授命他督管京輔和山東軍務,所以濟寧州自然也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他連推脫都找不到理由。
故此正在順德府坐鎮的孫傳庭,在接到聖旨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即便先行下令,調山東登州兵馬立即南下濟寧州入援,同時著令劉澤清立即趕往濟寧州親自坐鎮濟寧州城,防備刑天軍的進攻,在給劉澤清的敕令之中,孫傳庭把話說的非常狠,告知劉澤清,一旦濟寧州被刑天軍所克的話,那麼他便罪責難逃,定要請出尚方寶劍斬了他不可!哪怕是他劉澤清麾下死的一個人都不剩,他也要留在濟寧州之中擋住刑天軍。
如此一來,劉澤清算是沒有退路了,孫傳庭的脾氣他知也多少了解一些,此人性格暴烈,在陝西的時候,那些陝西的兵將們便怕他,這個人是有點手腕,同時也算是心狠手辣之人,現在敕令他死守濟寧州,話說到這份上,其實就是已經告誡他,如果再敢脫逃的話,那麼就絕不會容他活命了。
所以劉澤清別看平時畏戰如虎,但是逼到這個份上之後,也算是被逼到絕路上了,不得不趕緊接令,率領了數千人馬從濟南府南下,趕往了濟寧州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