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算勸降(1 / 2)

肖天健搖頭道:“孫大人莫要多想,肖某絕非是嘲諷孫大人您!肖某覺得悲哀的是那些在此戰之中戰死沙場的兩軍將士!本來他們不該死的!他們都是正值壯年,不管做什麼,隻要做事,總是於國於民都是出力的時候!可是卻在這裏,倒在相互之間的屠刀之下!”

“哼!肖將軍說的好聽!哈哈!可笑呀!如果不是你起兵造反的話,那麼又如何會有這麼多人死在這裏呢?這些年來,死在你手中的官軍恐怕沒有十萬也有八萬了吧!肖將軍作出一副這麼悲天憫人的樣子,又是給誰看呢?可笑之至!”孫傳庭聽到這裏之後,立即便冷下了臉,冷哼一聲之後帶著嘲諷的語氣對肖天健說道。

“嗬嗬!孫大人說的好!想來孫大人能一步步的走到這等地步,被當今皇帝委以重任,當上入晉的督師,肯定不是笨人!而且孫大人也在陝西當過巡撫,那麼難道孫大人就真的不知道我們這種人為何要造反嗎?不管現在我造反為了什麼,當初我肖某又為何要提著腦袋帶著幾個弟兄揭竿而起呢?這難道還要我肖某解釋給孫大人聽嗎?”肖天健絲毫不以為意,淡淡一笑對孫傳庭反問到。

孫傳庭沒想到肖天健氣度如此好,居然沒有生氣,更沒有暴怒,卻這樣反問於他,對於肖天健的這個問題,他身為當今朝廷的重臣,其實比誰都清楚大明王朝鬧到這一步是因為什麼,天災不假,但是苛政卻更是造成天下大亂的原因,根子卻還是在大明這三百年來留下的頑疾,大部分文官不思為國出謀劃策,隻知道撈錢撈錢再撈錢,爭權爭權再爭權,更多的時候都在內鬥,幾個人才真正的為這大明天下考慮呀!

就算是先前皇上最信任的那個楊嗣昌,更多的時候,也都是在排除異己,爭權奪利,皇上幾次想要對商賈收稅,來滿足大明財政需要,減輕一點點對普通老百姓的盤剝,可是朝中文臣幾乎異口同聲的抵製,使得此事無法推行,隻能連連加征遼餉、練餉、剿餉,鬧得本來就連連遭災的百姓,根本無法維生,造反?其實孫傳庭也非常清楚他們為什麼造反,不就是為了活下去嗎?

各地的官員也都貪墨的厲害,什麼銀兩火耗、淋尖踢鬥花樣翻新的盤剝百姓,當官的各個可以說都撈的盆滿缽滿,迎來送去之間,更是耗費無度,老百姓不反的話也算是怪了。

可是這話他孫傳庭身為朝廷重臣,以前卻是不敢說,也絕對不能說的,隻能用一些方式來側麵的點出來朝廷一些弊政,但是最終朝廷卻並未有所改變抑或是對他提出來的一些建議進行采納,現如今肖天健不鹹不淡的反問他,倒是讓孫傳庭覺得沒法解釋,這種事怎麼都沒法自圓其說的。

於是孫傳庭有點惱怒,但是還是堅持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今皇上即便是有百般不是,但是也算是勤勉,天災難以避免,而且外侮當頭,朝廷也有苦衷,像肖天健這樣,總之造反就是不對。

“哈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朱家天下難道從開天辟地之時就是他們朱家的不成?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不過是讓你們這些人效忠於他朱家王朝的借口罷了!難道孫大人你也這麼認為嗎?哼哼!

想當初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之前,不也是最最普通的農民出身嗎?他討過飯、當過和尚,可是不照樣得了天下嗎?命中注定之事,孫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我肖某非宿命論者,隻知道一句話說的對,這天下有德者居之!

當今朝廷無德無能,外不能禦外侮於外,內不能安民於內,把大好的漢家天下折騰到眼下的這等模樣,這便是他們的氣數已盡!怨不得我肖某人起兵造反了!

既然他朱由檢治理不好這天下,那麼我肖某人不介意替他接過這副擔子,來還天下百姓一個安生立命之所,來保護我漢家子民不受外侮所欺!

孫大人,你是聰明人,我也懶得勸你太多,你自己想想看吧!該何去何從你自己選,是跟著朱家王朝殉葬,還是今後留下有用之身為百姓謀一番福祉,都在你一念之間,你若是選擇為這朱家王朝殉葬,而獲取一個忠臣之名的話,我真是就要小看你孫傳庭了!

你是個好官,我聽說過很多有關你的事情,你知道體恤百姓疾苦,同時也是一個會用兵會治國之人,你在陝西屯田耕種安民的事情,我也都知道,如果不是天下大勢所趨的話,你很可能最起碼還給陝西百姓一個安穩的日子,所以你活著比你死了,對這天下的百姓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