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健在廬州南部殲滅了萬元吉和黃得功所部之後,用了兩天時間打掃戰場,將收編的俘虜送往了鳳陽府和宿州一帶進行編練抑或是解散安置,這才揮師趕到了廬州城下。
廬州府這個時候早已是亂成了一團,萬元吉和黃得功兵敗的消息他們已經收到,現在坐鎮廬州府的隻剩下了廬州知府吳大樸坐鎮,另外剩下的官兵也隻有三千多點老弱殘兵,所以當得知萬元吉和黃得功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後,廬州府頓時一片哀鴻,幾乎大半的人都認為廬州完了,城中更是有豪紳拖家帶口的帶著家中細軟開始出城逃往南京城抑或是滁州避難。
但是知府吳大樸卻還算是鎮定,他雖然知道廬州這回恐怕是很危險了,可是他卻並不想就此放棄,畢竟廬州府乃是南直隸的重鎮,素有固若金湯的美名,城池在南直隸一帶,數得著的高大堅固。
廬州城在嘉靖年間曾經因為城池崩塌多處,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整修,整修之後的廬州城周圍長近二十六裏;正西和西南麵城牆是岡地,城牆高兩丈半;東、南、北三麵城牆外則是平地,城牆高三丈;底寬近五丈。城垛近五千座,望台二十八座。城東壕深兩丈丈,寬更是達到了四十丈;城西壕深兩丈半,寬三十丈;城南壕深兩丈,寬30丈;城北壕深一丈,寬35丈。河水環城通流。全城計七門二水關。東二門,左曰威武門,右曰時雍門,月城頂有石台。西二門,左曰西平門,右曰水西門,月城頂皆為石台。南二門,左曰南薰門,右曰德勝門。北一門,曰拱辰門。
這樣的大城在大明來說,也是數得著的堅城,故此雖然廬州兵將不多,但是據守這樣的堅城,還是有一戰之力的,而且在萬元吉和黃得功兵敗之後,有三千左右的潰兵最終還是潰圍而出,逃回了廬州府,如果是以前的話,這些潰兵吳大樸是不會讓他們入城的,但是現在他急於用兵,無奈之下派人出城將這些潰兵收攏了起來,帶入了城中重新編入到了守城的兵馬之中,如此一來守軍的數量便達到了六千餘人,再加上城中丁壯甚多,隨便劃拉一下,便能拉出來幾千人不成一點問題,這麼一來湊起萬把守軍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有了兵之後,就是武器和糧食的問題了,廬州城作為江淮重鎮,本來就是重兵陳駐之地,這些年來義軍過星星一般的在周邊過,廬州府時時刻刻的都在做著準備!所以廬州城中儲備下了不少的武器和糧食,更有成百門的各式火炮,所以武備是相當不錯的。
有兵又有武器,還有相當充裕的糧食,這城便能守,他們完全可以據此堅守廬州城一段時間,等待丁啟睿派兵來援廬州,最不濟也能將刑天軍拖在這裏相當長的時間,為丁啟睿布置好南京防禦爭取到一段時間,即便是死也算是殺生成仁了!
不過廬州城雖說是固若金湯不假,但是曆史上也不是沒有被攻破過,起碼在原來的曆史上張獻忠曾經便打過兩次廬州城,第一次是在崇禎八年的時候,張獻忠兵圍廬州城,但是連攻數日不下,反倒是損兵折將大敗虧輸,最終不得不撤兵而去,後來在崇禎十五年的時候,張獻忠再攻廬州城,這一次倒是攻破了廬州城,不過張獻忠不是靠著強攻取下的廬州城,而是使詐讓人化裝混入廬州城之後,突然暴起奪了城門,最終取下的廬州城。
但是現在張獻忠是不可能再來打廬州城了,曆史已經被肖天健改變,張獻忠眼下正和他的家人被肖天健編管在解州城中,享受他的小日子去了,倒是他的義子李定國等人現如今在肖天健的麾下效命,來到了廬州城下。
吳大樸這一次想要效仿崇禎八年的時候抵禦張獻忠那樣,扛住刑天軍的進攻,在他看來,這裏是有著鐵打的廬州城的美譽的地方,雖說刑天軍兵精馬壯,但是想要攻克廬州城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眼下城中兵力空虛,他覺得也是又希望擋住刑天軍的攻城的。
於是城中諸官在聽罷了吳大樸的鼓動之後,稍稍的安定了一些,當即便開始按照吳大樸的安排,開始組織起了防守。
以他們的兵力,出城和刑天軍逆戰是找死,這一點吳大樸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不會浪費兵力,將周邊能召集起來的兵馬都召集了起來,帶入了城中協助守城。
在守城方麵,吳大樸還是比較有經驗的,他親自調派兵力,甚至將每一個城垛都責任到了指定之人,同時將武庫打開,搬出了庫房中的大批箭支、火箭等物,運至了各麵城牆下麵,做好了隨時運上城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