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危受命(1 / 2)

邢天軍在南直隸勢如破竹的攻城拔地,使得整個兩淮一帶和江南的豪紳巨賈們都陷入到了極度恐慌之中,特別是那些曾經參與過找人謀刺肖天健的商賈們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到現在也都已經看清楚了朝廷和官軍的虛弱,這麼多官軍愣是拿邢天軍沒有一點辦法,在南直隸戰場上,邢天軍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打得官軍節節敗退,現如今僅差一步邢天軍便攻到了南京城下,於是南京城之中大批士紳巨賈們紛紛開始收拾自家的細軟行囊,逃離了南京,抑或是逃往鬆江府,抑或是逃往杭州,更有甚者幹脆便直接跑到寧波府,直接乘海船逃往了兩廣,總之這些豪紳們對官軍能否守住南京,基本上已經不報以太大的希望了。

不過還是有一些人舍不得偌大的產業,不惜拿出巨資助餉,希望丁啟睿能守住南京,將邢天軍阻在南直隸之外,這也使得丁啟睿難得的獲取到了一批銀餉。

丁啟睿辭官不成,隻能繼續幹下去,在肖天健率軍攻下池州的時候,他便將孫應元這個手中眼下最強的軍將給調至了南京,並且將近萬餘徐州軍也調到了南京城,增強南京城的守禦。

南京乃是大明留都,其不論是戰略地位還是政治地位乃至是經濟地位無疑都異常重要,眼下可以說是僅次於北邊的京師,而且大明最富庶的地區也在南京周邊,所以它的得失不管是對於大明還是邢天軍來說,都無疑也是極為重要的,肖天健率部來攻南京城,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更何況南直隸又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一旦占領這裏的話,今後邢天軍北上,便可以通過大運河,將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北方,供給邢天軍的兵馬使用,所以南京城的得失,已經可以說是大明和邢天軍之間生死存亡的一場對決了。

丁啟睿深知南京的重要性,當然朝廷也給予了最大的重視,雖然崇禎眼下已經無兵可調,來馳援南京城了,但是崇禎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下旨給丁啟睿,放權讓丁啟睿眼下全權負責南直隸以及江西、福建兩廣的軍務,希望盡可能的減少對他手腳的束縛,讓丁啟睿能將南京城守住。

另外崇禎也沒有將全部希望都放在丁啟睿的身上,在京師考慮再三之後,還是著令傅宗龍離京,並且從京營之中調派了一萬兵馬,又從京輔一帶和宣大一帶拚湊出了兩萬人馬,交給傅宗龍,令其率軍進攻河南洛陽。

現在邢天軍的核心基本上都在洛陽城中,包括賊酋肖天健的家眷盡在洛陽城中,另外還有邢天軍的後勤部也設在洛陽,賊酋肖天健正親自領兵南下攻打南直隸,所以河南相對來說兵力便比較空虛,如果傅宗龍這一次不負眾望,能領兵攻至洛陽的話,那麼賊軍便必定不能坐視洛陽被破,隻能撤兵返回洛陽,這也是一個攻其必救的辦法,如此一來,便能解南京之危。

崇禎直到這個時候還心存著最後的一絲幻想,認為他還是有機會力挽狂瀾於既倒的,雖說隱隱之中他也能預料到,這樣做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但是情勢所迫之下,他不得不進行這樣的嚐試,哪怕是不成功起碼他也盡力了。

傅宗龍接旨之後便隻能義無反顧的按照崇禎的要求去做,在京城外麵的京營點齊了一萬兵馬,殺牲祭旗並且崇禎還親自到城外為傅宗龍和一眾將士送行,聲勢搞得非常隆重,感動的傅宗龍和那些官兵們無不涕淚橫流,誓要拚死攻入河南。

可是感動歸感動,感動之後還是要回到現實之中的,這糧餉總是要給的,可是京師之中眼下糧餉皆缺,崇禎也知道沒糧沒餉是不可能讓官兵出去給他拚命的,皇上不差餓兵嘛!所以崇禎又是在京師好一陣折騰,這才湊出了二十萬兩銀子給傅宗龍,並且著令戶部想辦法給出征兵將湊出了一些糧秣,雖然不足數,但是剩下的讓傅宗龍沿途自行想辦法解決,各地官府配合給他們提供糧秣供應。

說白了就是老子就這麼多錢糧了,你傅宗龍拿著去辦事吧!不夠的話你自己想辦法好了!傅宗龍明知糧餉並不夠用,可是無奈之下,也隻能咬著牙接了聖旨,帶兵離開了京師,朝著河南方向開去。

而楊國柱受命之後,也還算是遵旨辦事,從宣大再一次抽調出了七千人馬,派往了京輔跟隨傅宗龍出戰,而這次他派出的人卻也是邢天軍的老對手,不是旁人,正是當初在邢天軍手下連戰連敗的山西大將許定國,許定國丟了潞安府之後,後來被連降數級,成了一個參將,但是山西大部丟失之後,許定國卻還是帶了幾千人馬跑到了宣大,歸在了楊國柱麾下聽命,前段時間又被擢升為了副將,這一次楊國柱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人選,最終隻好將許定國派給了傅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