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健在領兵打下了南京城之後,也不再繼續領兵對南直隸其它地方進行攻擊了,他轉而留在了南京城之中,開始將精力投注在了新的事情上。***
到了這會兒,刑天軍已經將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基本上控製在了羽翼之下,問鼎天下的時機可以說已經是徹底成熟了,刑天軍文武諸臣到了這會兒,也紛紛開始進言,請肖天健立國,勸肖天健登基稱皇。
而肖天健自己也並不反對,他親親苦苦的從一個人開始,拉起隊伍起兵造反,為的是什麼呢?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現如今他可以說已經成功了一半還多,在政治上也已經很有必要建國,名正言順的和大明朝廷分庭抗禮,然後揮師取下這個天下。
雖然他起兵造反,是為了這個為了這個風雨搖曳之中的民族,可是登基稱皇確實也是必須的道路,以他目前的聲譽,除了他之外,誰還能坐這個天下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文武諸臣跟著他起兵造反,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他立國之後,每個人都能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出身,誰能一直背著這個賊名呀!
而且刑天軍這個稱號也不可能一直沿用下去,畢竟刑天二字本身就代表著叛逆,雖然也代表了不屈的精神,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如果他肖天健想要取代大明朝廷的話,再用刑天這二字顯然就已經不合適了。
這也是肖天健當初在準備推出貨幣的時候,沒有取名刑天幣,也沒有使用刑天圖案,而改用了中國人的圖騰龍的名字和圖案來推出中華龍幣的原因,龍才是真正中國人認同的圖騰,隻有正統才能使用龍的圖案,這一點上下幾千年在中國人心目之中都是無法改變的,這也代表了肖天健今後要立國棄用刑天二字的心理,一切其實都已經在暗中鋪墊了。
所以南京城拿下來之後,這個眼下大明的另一個中樞也就已經落在了肖天健手中,各種立國的條件可以說都已經成熟了。
而刑天軍許多文武其實在請肖天健立國稱皇這件事上,也都很迫切,在很早之前,肖天健剛剛控製河南全境的時候,便已經有人提出了這件事,後來肖天健以條件不成熟為由,將這個提議擱置了起來,後來在打下武昌府的時候,又有不少人再一次提出了立國的動議,可是肖天健還是婉拒了這個提議。
但是現在肖天健在打下南京城之後,卻沒有任何理由再拒絕這種提議了,因為他是他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表,他手下有太多人都期待著這一天,他不能一直就這麼無限期的拖下去,而且下一步他要繼續進討大明,要奪取整個國家,那麼接下來也卻是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來將大明取而代之。
於是在拿下了南京城之後,以李進德、牛金星等文官便立即上書肖天健,陳請肖天健在南京立國登基,肖天健這一次也就順水推舟答應了下來。
但是立國稱皇這件事不是一個小事,即便是肖天健想要簡單的辦了這件事,手下的人也不會答應,雖說肖天健認為這個時候鋪張奢華的搞這件事不必要,但是出於政治方麵的需要,這件事也不能就這麼草草了之,所以肖天健隻得將這件事交給了牛金星和李進德等人共同操辦。
另外肖天健還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年初返回洛陽的時候,肖天健在家留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之中,一直沒有懷上身孕的範雨桐和蝶兒兩個人,也在這一次肖天健返家的時候懷上了身孕,到了十月間的時候,兩個人也都快要生產了,這就讓肖天健很可能會得一個兒子,如此一來,對於他這個利益集團來說,也就有了更好的根基。
所以肖天健在打下南京城之後,心情是非常之好的,於是一方麵他繼續坐鎮南京城之中,調動指揮各部對南直隸一帶攻伐,一邊留在南京城之中處理準備立國登基之事。
既然立國,那麼就要正兒八經的組建起一個班子才行,肖天健雖然身為後世之人,也了解各種政治製度的優越性,但是這個時候,在中國推行後世乃至是西方的那種政治製度,很顯然是在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推行那樣的製度,簡直就是在找死。
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治製度,對於肖天健來說,那隻是以後的理想,卻絕不是現在他的需要,民主雖然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眼下卻並不是需要民主的時候,他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集權製度,來完成他的統一大業以及今後解決建奴的事情,所以隻能暫時按照原有的製度,對他的班底進行組建。
而且六部製度之所以能在中國延續數千年之久,是有著它的合理性的,六部各司一職,很顯然也是職能的有效劃分,所以現在肖天健是不能打翻它的,於是六部肯定是要組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