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連連派人到京師請餉請糧,但是到了這會兒,京師的戶部倉房之中,早就空的是可以跑老鼠了,別說是這麼多軍餉和糧食了,即便是朝中那些當官的俸祿都已經沒法發放下去了,而崇禎皇帝的內帑之中,到了這會兒,也已經是徹底被折騰光了,連五萬兩銀子到這個時候都已經是拿不出來了。***
對於建奴方麵的異動,大明朝廷也得知了消息,於是朝野更是一片淒惶,崇禎更是在宮中大罵建奴的背信棄義,但是他這個時候已經是四麵楚歌了,根本拿不出足夠多的兵力在關寧一帶和建奴進行對抗,而且到了這個時候,他也開始懷疑當初皇太極和他簽訂和約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他和刑天軍對抗,將鎮守關寧錦防線的官軍調入關內,使得關寧一帶的官軍實力被大幅削弱,以便於建奴軍今後破關而入。
所以崇禎既有些後悔,但是更多的卻是懼怕,大明江河日下,現如今刑天軍已經是無法阻擋,如果這個時候建奴再突然間翻臉大軍入寇的話,那麼大明隨時都可能會被徹底顛覆,雖然崇禎內心已經知道大明是不可挽回了,可是直至這一刻,他還是不肯真正承認他的失敗,心中還對重振大明報著最後的一絲幻想。
崇禎在十三年中旬得知建奴軍異動之後,一邊是破口大罵,一邊連忙派出臣下出使建奴,以兩國已經達成和議為由,勸說督促皇太極放棄攻明,後來因為肖天健領兵南下,皇太極感覺到時機尚未成熟,最終崇禎十三年這一仗才沒有發生,對此崇禎和大臣們多少有點安慰了一些。
但是隨即而來的便是漕運斷絕,以至於大明朝廷財政徹底崩潰,軍餉以及臣子們的俸祿也已發放不下去了,糧食更是越來越少,到了崇禎十三年底的時候,整個北方的局勢便徹底的陷入到了糜爛之中,崇禎再也無力回天,隻能坐等刑天軍抑或是建奴軍兵臨城下的那一天了。
到了新年的時候,北方各處的官軍紛紛開始鬧餉,許多兵卒都叫囂著如果朝廷再不給他們發放糧餉的話,他們就要造反了,為此崇禎不得不再一次對京師的大臣勳貴們求助,請他們能拿出一些家財出來,幫助朝廷度過這次的難關。
可是這一次勸捐,最終卻還是以失敗告終,大明的那些大臣勳貴們絕大多數還是選擇了不聞不問,鐵心認為朝廷的事情是公家的事情,沒有讓臣子拿錢出來養活國家的道理,根本沒有多少人認捐,隻是有些勳貴大臣們實在是礙於麵子,才拿出了很少一點銀子來打發崇禎,以至於一個新年折騰下來,崇禎也僅僅是在京師之中籌措到了不足二十萬兩銀子,這點銀子可以說連塞牙縫都不夠,根本就不足以滿足眼下朝廷財政的虧缺。
到了新年過後不久,二月間南方便傳來了消息,說肖天健正式在正月二十那一天,在南京城之中宣布立國登基,立國號大中,改年號為天元,而肖天健也登基成為了大中國開國皇帝,並且正兒八經的昭告天下,說他們肖天健乃是順應天意,今後才是統治天下的正統。
對此雖然大明朝廷上下也早有所聞,可是當肖天健真正登基稱皇的時候,卻還是令朝野一片嘩然,崇禎立即頒旨昭告天下,說肖天健乃是大明逆賊,其登基稱皇乃是名不正言不順,詔令天下人共討之,等於是不承認大中國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