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洪承疇為此焦頭爛額不知所措的時候,楊國柱派人騎快馬到寧遠找到洪承疇,告知他說刑天軍那邊的賊酋肖天健下旨告知他們,願意為關寧軍從山西提供兩萬石糧食,供關寧軍各部所用,而且這件事一經是傳的關寧一帶人盡皆知,兵將們也都很是期待。
而這個消息,在楊國柱派人趕到寧遠之前,洪承疇便提前得知了,有人直接投書到洪承疇的府中,將肖天健的這個決定告知了洪承疇,洪承疇一聽就頭大如鬥,這肖天健還真是一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家夥,明明現在他們是敵對關係,可是他居然昭告天下說願意為關寧軍提供兩萬石糧食,而且還吵吵的無人不知!
他眼下缺糧是事實,可是這刑天軍給他們的糧食他能要嗎?要的話,無疑就會讓朝廷之中的諸臣說他勾結賊軍,圖謀不軌,他這忠臣的名聲可就壞掉了!所以接受刑天軍給他們的糧食,顯然對他來說並不合適。
可是不要的話,朝廷能給他兩萬石糧食嗎?別說兩萬石糧食了,現如今京師的朝廷連兩千石糧食也無力給他們提供,這幾萬兵馬一個個都嗷嗷叫著等米下鍋,沒飯吃就沒力氣跟建奴軍打仗,就無法守住山海關一線,現如今錦州割了,寧遠現如今也危如累卵,京師北方僅剩下山海關這最後一道防線了,一旦山海關再丟的話,建奴大軍便可以馳馬直抵京師城下,十幾萬建奴大軍,他不敢到那個時候,大明還能存在下去嗎?
肖天健這麼大鳴大放的宣稱給他提供兩萬石糧食,擺明了是告訴他,大明朝廷他們關寧軍是無法指望了,他們要麼就接受刑天軍成為他們的主宰,要麼就放棄這個機會,在饑餓之中最終崩潰,成為建奴軍的刀下之鬼。
如何決斷?洪承疇頓時頭大如鬥了起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決定了!要的話就是對大明朝的不忠,不要的話就是自尋死路!總之沒有第三條路可選!(當然,他也可以選擇投降建奴一方,不過這個時候洪承疇卻並未作出這樣的考慮!)
不等洪承疇想明白該怎麼辦,府中親兵便告知洪承疇,說關寧諸將在府外求見。
不多時以祖大壽為首的一眾遼東諸將便被帶入到了洪承疇府內大堂之中,諸將紛紛對洪承疇跪拜參見。
洪承疇坐在帥案之後緩緩的掃視了一下今日前來參見他的這些諸將,隻見為首的正是錦州總兵祖大壽,祖大壽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坐鎮錦州,可是去年卻因為明清和議,將錦州割給了建奴,對此事祖大壽相當的憤懣,在退到寧遠之後,好長時間都托病不出。
要知道祖大壽這個人是個很矛盾的人,但是在對大明的忠誠上,最起碼這時候沒有話說,雖然當初崇禎四年皇太極領兵包圍大淩河,祖大壽曾經投降過建奴,但是他後來還是騙過皇太極,跑回了錦州城隨即便再次反水,領兵大戰建奴軍,所以那次投降,他完全就是詐降,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要投降建奴。
而他駐守錦州近十年時間,大大小小和建奴打了不止幾十仗,辛辛苦苦的守住了錦州城,可是沒成想朝廷一紙和議,便將錦州拱手相讓給了建奴,讓他這十幾年的辛苦和付出的代價都付之東流了,任誰都不會心中舒服的。
現如今建奴軍再一次大軍壓境,直逼寧遠城,寧遠的百姓隻好再一次大批放棄了他們的土地向關內逃亡,在寧遠和山海關之間的道路上,大批難民推搡擠踏死傷陳籍,不知多少百姓魂斷關外的逃亡道路上,這種情況更是讓祖大壽很是憤懣,整日間都在他的軍營之中,托病不出,根本不和洪承疇相見。
但是今天洪承疇沒想到祖大壽卻親自帶著諸將來找他洪承疇了,雖然還沒有問他們的目的,但是洪承疇也猜出了幾分他們的來意。
除了祖大壽之外,同來的還有東協總兵官曹變蛟,遼東總兵王廷臣,山西副將李輔明,錦州副將祖大樂,甚至連寧前兵備道邱民仰也跟著諸將一起過來了,每個人臉上都顯得粗糲,這段時間他們連番調動,而且軍中不斷出事,使得每個人都顯得有些疲憊,而且各個臉上都帶著一種焦慮的神色。
洪承疇清了清嗓子之後,對諸將問道:“諸位不在軍中督軍布防,忽然相攜來本督這裏,又有何要事?”
諸將相互之間看了一下之後,還是由這裏身份最高而且資格最老的祖大壽出麵答道:“啟稟督撫大人!現如今各部都已經撤至到了關內外,已經開始布防,可是朝中卻遲遲未見撥下一糧一草,更是沒有分毫軍餉撥下,末將們要統兵,眼下軍中逃卒現象日多,如果再沒有糧餉撥下來的話,末將等便真是無力控兵了!所以才一起來找督撫大人問一下,朝廷何時才能撥下糧秣?自古便有皇帝不差餓兵之說,現如今建奴軍就要攻過來了,而我等無糧無餉,又如何率兵與之相抗呢?今日還請督撫大人給末將等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