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萬眾矚目的北伐終於在淮安府誓師出發了,四萬右路軍按照指定的時間,全部集結在了淮安府南的洪澤湖畔,同時集結在這裏的,還有數百條轉滿了各種糧秣彈藥物資的船隻和三千餘大中國水軍將士,作為這一次右路軍北上的後勤保障,隨時為右路軍提供支持。
而此時的淮安府,已經提前十天時間宣告了投降,淮安知府逃走,城中的一些官吏和守軍殺掉了一些試圖抵抗的同僚,打開了城門派人找到大中國的兵將,將淮安府獻給了肖天健。
所以本來肖天健打算誓師之後,便先拿淮安府祭刀的想法也隻有落在了空出,大軍在他主持之下,實施完畢,便立即水陸並進,沿著京杭大運河,浩浩蕩蕩的朝著北方開去。
而與此同時在山西的第一鎮兵將們,也早已提前在雁門關一帶完成了集結,作為軍中主帥的閻重喜親臨了雁門關外,包括王承平、李淩風也都率部抵達了集結地,包括左路軍監軍盧象升,這個時候也早已提前一步,在侍衛的護隨下日夜兼程來到了雁門關第一鎮軍大營之中。
盧象升這個時候出山,可以說是做了相當的思想鬥爭之後做出的決定,因為肖天健派人告訴他,此次雖然北上,是要推翻大明王朝,但是實質上他們的目的,卻是要在北方和建奴進行一次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
所以盧象升最終還是放下了顧慮,毅然出山接受了肖天健對他的任命,公開了他未死的消息,並且提上了他新打造的一柄大刀,換上了一身戎裝,以大中國監察院總監察兼任左路軍監軍的身份進駐到了左路軍大營之中。
不但如此,盧象升還在這一年之中,千方百計的說服了被肖天健移送到汝州的孫傳庭,使得孫傳庭也最終答應了投效肖天健,並且接受肖天健的任命,趕往了南京城赴任。
盧象升的為人刑天軍舊部的軍將們都是知道的,對於盧象升這樣一個耿直果敢而且忠勇的大明重臣,他們是非常尊敬的,而且像閻重喜、王承平、李淩風這樣的軍中重將,也是知道盧象升和肖天健之間的關係的,所以對於盧象升來他們軍中充任監軍一職,他們也都對盧象升很是客氣。
盧象升雖然名義上身為左路軍監軍,但是也很清楚他這個監軍,不同於大明的那種監軍,是不能幹涉像閻重喜他們這些刑天軍舊部大將的指揮的,而肖天健拍他來左路軍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充當和官軍之間的聯絡人員,說服那些官軍不要和大中國防軍作對,盡可能的減少相互之間的消耗,所以盧象升很清楚他的身份,到了軍中之後,僅僅是象征性的接管了軍中的憲兵,負責一些日常的糾察軍紀的事情,根本不幹涉閻重喜他們的指揮。
而盧象升以前的身份本來就是宣大總督,宣大軍將之中許多人原來就是他的舊部,包括眼下宣大總兵楊國柱在內,都是他的老部下,當得知盧象升親臨雁門關之後,坐鎮宣大的楊國柱很是糾結,盧象升派人給楊國柱送了一封他的親筆信,告訴楊國柱,本次他們大軍壓境,絕非是想要和他們這些宣大兵將為敵的,而是要最終和建奴為敵,如果楊國柱他們這些官軍不想投降的話,也無妨,他們大可率兵前往山海關一帶,投入到洪承疇的麾下,但是必須要為他們大中第一鎮的兵馬騰開道路,他絕不想看到雙方這個時候在雁門關兵戈相向,殺的血流成河!
楊國柱看罷了盧象升給他的親筆信之後,哀歎了一聲,下令在雁門關放空炮數十響,然後撤出雁門關三千守軍,將宣大的大門徹底給大中左路軍敞開,放左路軍進入到了大同府境內。
其實楊國柱很清楚,現在宣大兵對刑天軍(他們還是習慣上稱肖天健的人馬為刑天軍)是毫無戰意可言,眼下他麾下的這一兩萬兵將,吃的就是刑天軍給他們提供的糧食,而且許多兵將還都是盧象升的舊部,這仗根本沒法打,即便是他強撐著要打,雁門關也絕對守不住,最終隻是白白的撕破臉,落得一個兵敗的下場,與其這樣,他倒還不如明智一點,主動讓路,留下一些有生力量去找洪承疇去,增強一下長城沿線抵禦建奴的兵力。
而閻重喜就這麼率領左路軍,可以說是不費一槍一彈,便進入到了雁門關之內並且很快便控製住了大同府大部分地區,接防了大同府和蔚州等地,而楊國柱則整兵後撤,雙方遠遠向往,但是卻一戰也沒打,便又開始逐步放棄宣府鎮,使得左路軍所部很快又逐步的接防了宣府鎮一帶,逐步接防了宣府鎮的懷安衛、萬全左衛、萬全右衛,使左路軍兵抵外長城沿線,替換掉了這一帶的官軍殘部。
楊國柱順便還暗中將宣大軍中的一些老弱裁撤掉,拋給了盧象升來負責處理,對朝廷和洪承疇稱這些人已經在對刑天軍交戰之中戰亡,而他自己則帶著剩下的萬餘宣大兵,出了居庸關朝著山海關一帶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