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其實並非隻是一個孤立的關城,而是由數座城池以山海關為中心,形成的一個整體防禦工事,相互之間互相依存,構成了一個完善的防禦體係。
所以對於守軍來說,要分兵駐防在各處要地,看似山海關守軍有兩萬官軍,可是要防守這麼一大片地方,倒是也攤薄了不少兵力,所以整體上顯得兵力有些薄弱,但是對於進攻一方來說,想要打下山海關也不容易,因為他們麵對的是一套完善的防禦體係,單單隻擊破一點,是無法攻破山海關整個防禦體係的。
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最東麵是老龍頭,長城延伸到了大海之中,而山海關則城高牆堅,在山海關之外還築有東羅城、西羅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等衛星城環衛在山海關城周邊,互為犄角之勢,戰時可互相支援,可以說是易守難攻之地,這裏也是建奴軍此次入寇,所要必取之地,所以三方的主要兵力,便都集中在了山海關內外,整整集中起來了十幾萬兵馬,可謂是將這一帶給堵得是水泄不通。
在吳襄和馮衛漢達成協議之後,吳襄便下令“抵抗”大中軍對山海關一帶的進攻,說是抵抗,其實說白了就是換防,吳襄令幾個親信手下接管了東西羅城和南北翼城的防務,一方麵抵抗著關外建奴對這些要地的猛攻,一方麵卻做好了撤離的準備。
撫寧衛到山海關不過百裏左右,騎快馬的話,半天時間不用,便能趕到山海關,於是閻重喜為了防備夜長夢多,便先派出了王承平率領左路軍七千騎兵現行趕往山海關,至於其他步軍以及輜重炮兵等兵種,則隨後趕至。
吳襄在先前左右搖擺的時候,為了防備大中軍從背後進襲山海關,還從手頭有限的兵力之中,抽調出了近六千官兵擺放在了山海關以南的石河一線,試圖阻止大中軍進犯山海關,所以使得他手頭用來抵禦建奴大軍的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可是現如今吳襄投靠大中軍心意已決,這些放在石河沿線的官軍,天不亮便接到命令,撤回到了長城沿線,並且被派駐到了山海關長城沿線的敵樓之中,頓時便大大增強了長城一線的守禦力量。
天光一放亮,建奴方麵多爾袞也已經意識到想要再勸說吳襄投降於他們建奴一方,已經是不現實的事情了,考慮到另一麵還有一支大中軍在覬覦著山海關,他生怕大中軍搶在他的前麵進入山海關,和吳襄的明軍彙合,增強山海關一線的防禦實力,所以早早便命麾下諸軍起來埋鍋造飯,四更造飯,五更出發,天一亮便出動了大批人馬,開始對山海關沿線發動了極為猛烈的進攻,試圖搶先奪占山海關,即便是最不濟,也要先打開幾個缺口,使得他的優勢兵力可以先行入關,從長城內部對大中軍以及吳襄麾下的明軍發動進攻。
在這方麵上,多爾袞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畢竟這些年的經營下來,山海關一帶的守軍之中已經有不少明軍兵將表示願意投降他們建奴一方,所以即便是打不下山海關,最起碼他也能打開長城上的幾處缺口。
但是多爾袞卻不知道,僅僅是一夜的時間過去,山海關的形勢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大中軍情報係統的幫助下,吳襄就在下定決心投靠大中軍的當晚,便在山海關守軍之中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大清洗。
吳襄畢竟是關寧老將,控製兵將還是頗有一些手段的,而且他的性格也不乏殺伐果斷之處,先前隻是他沒有能下定決心,但是一旦他下定了決心之後,動起手來卻是毫不容情的,當晚便抓捕了幾十個暗中聯絡建奴試圖投降建奴的各級軍官,半夜時分便將他們盡數處決,人頭掛在了關城之上,以此來震懾諸軍,雖然個別的軍將發現勢頭不對,試圖反抗,但是他們身邊卻早有大中軍一方安插的細作和提前收買的內線,這些人不等他們興兵作反,便痛下殺手,在吳襄派人前來抓人的時候,很快便配合吳襄控製住了這些反將的兵馬,並且很快更換了主將,重新穩住了一些不太安分的部隊。
等到多爾袞興兵猛攻山海關一帶的長城沿線的時候,卻突然間發現,山海關沿線的明軍抵抗的都十分激烈,各種炮火此起彼伏,打的進攻的建奴軍傷亡慘重,沒有一處抵抗有明顯放水的跡象。
關寧諸軍到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沒落,但是畢竟是大明幾十年來,集天下之力,供養出來的一支人馬,現如今雖然凋零,但是鎮守山海關一帶的這些兵將的裝備質量放眼天下,還是數得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