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襄外安內(1 / 2)

現如今他和崇禎以及曆代王朝的國君都麵臨著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襄外還是先安內,對於他一手新建立起來的大中朝來說,根本不似當初大明那樣,有著雄厚的參政基礎,經過這麼多年來的戰禍,國內不但人口劇減,而且不管是農耕還是商業,都飽受摧殘,這次支撐他北伐,已經可以說榨幹了他們本來就不豐厚的底子,更加上現如今北方尚有京師還未攻克,大明朝名義上還存在,另外由於他急於北上,僅僅是控製了大運河的沿線,山東尚有東北部以及膠東半島尚處於明朝官府的控製,雖說北方明軍已經被他打殘,但是殘存下的勢力卻始終威脅著他們本來就很單薄的後勤補給線,而且他們的後勤補給線現如今有兩三千裏之長,許多地方防務相當薄弱。

如果他這個時候便揮師進入遼東,尋求和建奴決一死戰的話,後麵隻要稍微出一些問題,補給線被掐斷的話,那麼對於他這些精銳兵馬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這一路上追到這裏,肖天健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就連一直都力主盡快滅掉建奴的盧象升,這個時候也開始替肖天健考慮這些問題,這一路上他和李信,也多次跟肖天健商量過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當走到這裏的時候,肖天健終於還是下定決心,暫時就讓建奴再苟延殘喘一段時間,時下他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將大明王朝的事情給處理掉,以最快的速度將北方平定,恢複被戰禍摧殘的北方農業和商業,在積攢下比較充足的物資之後,才能再一次發兵出關,將建奴這個大麻煩徹底的清除掉。

本來肖天健對於崇禎那種襄外必先安內的思想是深惡痛絕的,但是現如今換成了他要主理天下的時候,他悲哀的發現,他也不能跳出這個怪圈,甚至於他現如今才真正切身體會到了崇禎的難處,不管換成誰來執掌這個天下,恐怕都隻能做出一個選擇,所以他也唯有先帶著遺憾,放棄繼續追擊建奴,甚至於連僅剩下一步之遙的錦州,也暫時無法集中力量去克複。

眾將聽罷之後,於是這才明白肖天健為何會選擇這個時候放棄攻打錦州,令他們收兵返回濟寧城。

眾將想想也是,他們這些天倒是殺的痛快,但是卻壓根沒有考慮後勤補給以及關內的那些紛雜的事情,此次從閻重喜左路軍先行抵達山海關,到現在大軍雲集山海關一帶,已經有一兩個月時間了,他們這麼多兵馬每天的消耗,都非常巨大,後麵轉運過來的糧秣物資,除了要滿足他們的需要之外,還要滿足山海關內那幾十萬剛從關外逃入關內百姓的需要,他們為將者可以不問這些事情,隻等著張口吃飯,可是肖天健這個皇帝不能不考慮這些事情,現如今他們經過連番激戰下來,其實軍中彈藥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想要攻打錦州諸城的話,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補充,以他們目前剩下的彈藥基數,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打下錦州諸城的需要的。

現在他們從山海關出來,到這裏他們的補給線又延長了四百餘,如果兵至錦州城下,那麼他們的補給線便要達到五六百裏的距離,這麼長的距離,雖然有王承平的數千騎兵在,但是建奴的騎兵還是遠超過大中軍不少,要掩護這麼長距離的後勤補給線,對於大中軍來說,卻是是一場噩夢,現在建奴新敗,尚未能抽出精力來做這件事,但是一旦在錦州一帶戰事膠著下去的話,那麼建奴鐵定會使出他們的這招殺手鐧,到時候別說打下錦州城了,弄不好他們還要為此吃打敗仗也說不定!

所以肖天健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現在建奴等於已經是回到了他們主場作戰了,最起碼他們已經占了地利人和這兩條,大中軍卻等於是異地作戰,畢竟建奴不是明軍,可以被他們摧枯拉朽一般的一口吃掉,這場仗注定將會是一場持久戰,維持這樣一場大戰,在無法就地解決部分糧秣的情況下,全部依靠關內轉運物資,卻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這一仗關係重大,可勝不可敗,稍有不慎的話,他們就可能反勝為敗甚至於像明軍一樣,全軍覆沒在關外,到時候建奴恐怕就又要囂張起來了。

“爾等也不要感到遺憾,此戰能打到眼下這種程度,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超出了預計了,原本我們此次北上做的打算,也僅僅是守住山海關,將建奴大軍阻於關外,使其知難而退,但是我們現在做到的,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們當初的預計,不但擋住了建奴大軍入關,而且還殲滅了建奴大批有生力量,這一次對建奴的打擊之重,恐怕建奴沒有數年時間,根本無法彌補回來!

他們的漢軍八旗幾乎被我們全部解決,蒙古八旗也被我們打的是落花流水紛紛逃回了蒙古草原,雖然這一次我們未能如願以償,將建奴的滿洲八旗大部吃掉,但是卻等於斷其左右臂膀,想想看建奴經此大敗之後,在遼東的控製力定將會大幅衰落,僅憑他們那點女真族人,想要短時間之內再重振起來,恐怕沒有幾年時間,他們再難南下襲擾關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