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魚幹怎麼吃呢?
胡皎最先嚐試的當然是奶奶最拿手的熏魚了!
不過,在新房子造好後,升級為土地主的胡皎卻舍不得在自家新房子裏熏魚了!萬一把牆麵給熏黑了呢?
胡皎直接在水潭邊堆放了一堆鬆樹上折下來的濕柴,然後在下麵點火,保險起見,他準備先熏二十條魚試試味道。不過,因為濕柴準備得有點多,未免浪費,胡皎又把前段時間醃製的鹹雞拿了兩隻出來,順手做了熏雞。
點好火之後,胡皎就開始坐在一邊,拿剛才去折鬆枝順手扯回來的一種類似藤條的軟樹枝嚐試編幾個背簍。
話說,背簍這玩意兒幾乎每個山民家裏都會備上幾個,一年四季不管是摘茶葉、撿菌子、打核桃還是采野果、挖野菜,都離不開背簍,自己很小的時候,奶奶帶自己逛集市還會拿背簍背著自己呢!
胡皎記得,自己的爺爺就很會編背簍,可惜他老人家去得早,唯一的兒子,就是他爹又帶著媳婦一心在外麵打工,根本不想繼承他編背簍的老手藝,所以,也就是胡皎很小的時候看到過爺爺編背簍,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可仔細回憶回憶,大致的步驟還是能記得起來的。
他先是選了幾根手指粗細的樹枝,去掉上麵的樹葉和枝椏,然後伸到火堆裏燎一會兒增強其柔韌性,然後十字交叉揄彎,平放在地上開始“打底子”,簍底固定好後,就可以拿細一些的枝條一層層地往上編了,胡皎隻圖實用,也不求什麼花紋美觀之類的,隻花了一上午就編好了兩隻背簍,又找來結實的麻繩給背簍做了兩條背帶,這就可以用了!
“幸虧捆東西的時候順手拿了沉船上的麻繩,不然還真找不到合適的背帶呢!”看著自己親手做的背簍,胡皎喜滋滋地想著。
這會兒,放在一邊熏製的魚幹和熏雞已經差不多了,看看顏色都開始變成金黃色的,再熏就要發黑了。
胡皎趕緊跑過去把20條魚幹和兩隻雞給拿起來放到一邊冷卻,然後看看還在冒著青煙的火堆,實在舍不得就這麼熄滅浪費掉,幹脆又跑回去拿了七八條醃好的鹹肉過來,反正鹹肉熏起來也蠻好吃的,拿來切片炒韭菜炒辣椒炒蒜苗都超級下飯啊!
看看快到飯點了,胡皎用剛編好的背簍拿上熏魚和熏雞回到山洞,新砌的爐灶還不能用,胡皎拿出一個蒸飯鍋,先淘米,然後用淘米水把熏魚幹洗幹淨灰塵,斬成塊狀,剁了些幹辣椒、薑絲、大蒜進去,再倒了半勺子豆油在上麵,直接放到飯鍋裏蒸,可惜沒有豆幹,記得以前奶奶每次蒸熏魚幹的時候,都會切幾片豆幹進去,蒸好後的熏魚幹鮮辣又有嚼勁,豆幹吸足了熏魚的味道,也十分美味。唉!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再吃到奶奶的手藝。
趁著蒸飯的功夫,胡皎又拿出十來個青椒,然後把化開的牛柳先放進沸水裏去掉髒東西,撈出來瀝水,準備做一個青椒牛柳。這種冷凍的牛柳得趕緊吃完,因為即便用鹽醃製了也不能存放很久。
昨晚這些後,胡皎又抓了大半盆牛柳,加鹽、胡椒粉、八角粉、生抽、辣椒粉等醃製一個下午,這樣晚上就可以吃燒烤了,烤牛柳的時候加點孜然進去,味道並不比羊肉串差,可惜沒有韭菜,不然拿韭菜炒一炒也挺好吃的呢!
中午,吃完飯鍋裏蒸熟的熏魚幹之後,胡皎隻剩下一個念頭:尼瑪早知道這麼好吃,當時就應該多抓些魚啊!!!
簡直太好吃了!!!
要知道,胡皎以前生活在內陸山村,平時接觸的魚類多是淡水魚,淡水魚一般都有很多魚刺,即便做成了熏魚幹,每次吃的時候也要不停吐刺。可是,這次抓到的這種洄遊魚類,身上幾乎沒有魚刺,而且魚肉結實緊致,做成魚幹吃起來很方便,拿鬆枝熏製了之後,更是增添了一股奇異的煙火味,嚼起來也更加勁道,簡直不能更美味!
胡皎覺得,這種熏魚幹完全可以拿來當零食吃,怎麼辦?兩百條感覺很快就能吃完啊……
不過,這會兒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再想吃,就隻能等到明年這種魚洄遊的時候了。
然而吃貨是絕不會被這點困難所打倒的!
胡皎決定,回頭等空閑了,他就去海裏多抓點其他品種的海魚過來,試試看有沒有做成熏魚也很好吃的。
下午的時候,胡皎也沒有去其他地方,而是呆在山洞裏,把自己現在的小窩給重新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