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掌櫃站在周仁遠和朱慈烺的麵前,穿著一身大明服飾,剛才他看到是鄭成功帶來的客人知道他們身份特殊,倒也不敢怠慢。施禮道,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小的見過二位貴客。”
“我姓周,你可稱呼我周公子,叫這位二公子或二少爺都成!”周仁遠指了指朱慈烺。
“見過兩位周公子。”崔掌櫃又施了一禮。
“崔掌櫃,請坐,不要緊張。”周仁遠示意他坐下,“我們二人是蘇州的茶商,想把茶葉運到朝鮮做生意,不知道現在朝鮮國內的情形如何,還望崔掌櫃指點一二。”
“原來二位是問這些啊!那老朽就和二位說一說,”崔掌櫃清了清喉嚨,“現在朝鮮的生意很是難做,尤其是大明的物資運往朝鮮更是極難,我勸二位還是不要運去朝鮮了,運往呂宋或者rb反而更安全。”
“哦?這是為何?”朱慈烺奇怪道。
“不瞞二位,自從丁卯胡亂(1627年)和丙辰胡亂(1636年),,我國兩度被清女攻破,已經成了清奴的附屬國,脫離了大明。”崔掌櫃說道此處眼裏湧出無限的悲傷。“可恨我國力微弱,而大明又無力支援,我們國家多少百姓,婦孺被清奴掠奪,糟蹋,真是慘啊!”崔掌櫃痛哭起來。
周仁遠和朱慈烺心裏也是一陣慘淡,朝鮮曆來是大明的附屬國,而朝鮮自李成桂開國成立朝鮮以來,曆代國王對大明還算是忠心不二,儒家文化在朝鮮是正統,朝鮮也一直以“小中華”自居。
滿清立國大典上,朝鮮使臣就是不跪,也算是硬氣有風骨。朝鮮兩度被滿清攻破,不得不稱臣,朝鮮國王李倧還專門寫信給崇禎表達自己無奈的境地,崇禎也回信表示了對他們的諒解。
自己這個宗主國國力不強,也不能怪罪朝鮮這個附屬國了!
“崔掌櫃,不必悲傷,總有一天,朝鮮還是能回歸我大明的懷抱的!”朱慈烺勸說道。
“希望能有這麼一天吧!”崔掌櫃擦擦眼淚,"老朽失態了!二位見諒!不過我朝鮮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無時無刻不盼望天朝大軍能夠拯救朝鮮於水火!”
“怎麼?朝鮮百姓現在還不忘大明?”周仁遠問道。
“這是哪裏的話?”崔掌櫃高聲道“沒有大明能有我朝鮮嗎?想當年大明神宗皇帝在位時,十幾萬倭寇進犯我朝鮮,要不是天朝大軍大展神威,擊敗了倭寇,哪裏還有現在的朝鮮。朝鮮百姓還在漢城建了宣烈祠,武烈祠紀念那些為朝鮮犧牲的天朝軍士,我們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天朝對朝鮮的大恩的。”
“那朝鮮的王公大臣對我大明是什麼態度?”周仁遠繼續問道。
“現在我朝廷大臣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領相金自點為首的洛黨,數典忘宗,親近清奴,還有一派是以左議政元鬥杓為首的原黨,一直心向大明,可惜不掌權啊。還有我們世子李凒常年在清奴的盛京(現沈陽)為質子,據說他也有親附清奴之意,但是我們大王寵愛的次子鳳林大君李淏倒是對大明有親近之意。”崔掌櫃說道。
“是這樣啊!”周仁遠一時覺得棘手,沒想到這朝鮮小小的國家,親明派和親清派的鬥爭如此激烈,而且親清派還占了上風。“那剛才你說大明的物資運到朝鮮交易很是困難,是否就是洛黨故意封鎖的原因?”
“那倒不是!”崔掌櫃答道,“畢竟我們朝鮮的物資缺乏,哪裏像大明這樣地大物博,是那可惡的清奴當初在我大王屈服時就有條款不準我們再與大明貿易,而且在我國設立巡檢司檢查港口的貨物,一旦發現是來自大明的,商人被斬首,貨物充公。這下,幾乎沒有朝鮮商人再敢從事對大明的貿易,隻有轉到rb國換船才行。”
“皇太極還懂得貿易封鎖?哼哼--”周仁遠心裏怒道。想了想問道“不知崔老先生在朝鮮國內能否和忠於大明的原黨官員搭上線。”
崔掌櫃一驚,慌忙說道“不知周公子此話何意?”
“看崔老先生為人實誠,又心向大明,我便告訴你實話,我的真實身份是大明的郡王永明王,這位是大明的太子殿下。”周仁遠笑著對崔掌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