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再進京師(1 / 3)

第二天一早,孫得祿在城門目送著周仁遠一行人離開的身影,感歎道“永明王真是個大好人啊!我孫得祿將來一定會報答王爺的援手之舉的。”

因為昨夜,周仁遠找到他,叫他派人去碼頭福建水師那裏取十萬兩白銀,算自己先借給他修建碼頭之用。到時朝廷的撥款下來了再還給他,如果朝廷的撥款下不來,天津都司衙門就不用還,算桂王府為天津衛,為朝廷盡點微薄之力。

孫得祿一聽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連忙同意。

周仁遠便吩咐鄭成功寫了份手諭,派了兩個鄭成功的親兵留給孫得祿,叫他等欽差衛隊啟程後再去取。

鄭成功寫手諭的時候心裏還犯嘀咕,這永明王真是不拿銀子當錢花,一出手就是十萬兩,那可是自己父親獻給桂王的錢啊。不過這筆錢既然已經送給了桂王,又是用在民生上,鄭成功既心疼又安慰。

周仁遠這次其實就是把這十萬兩白銀送給孫得祿,一是因為天津衛確實困難,他要幫孫得祿這個忙。二是他知道就算是朱慈烺和自己向崇禎提出撥款給天津修碼頭和河道,崇禎也不會答應。崇禎現在的主要是作為軍餉,而民生他是顧不上的。

周仁遠不怕孫得祿自己貪墨這筆銀子,自己王爺的身份擺在那裏,而且孫得祿敢在自己和朱慈烺麵前揭露時弊,可見還是這個正直的將領。周仁遠存心結交孫得祿還有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希望孫得祿將來能幫自己一個大忙。

京城乾清宮內,崇禎正在對著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大發脾氣,“你看看,這次韃子竟然從密雲進攻,這個宣大總督吳阿衡平日裏不做準備,這次戰死死不足惜,朝廷大臣竟然還要給他上封號。而新任宣大總督盧象升上任後,不過是吃了幾個敗仗,但主力尚存,朝廷有些人就說他是漢奸,通敵,真是氣煞朕了。”

陳新甲連忙勸慰道“皇上,前任宣大總督吳阿衡雖說誤判敵情,但畢竟是戰死殉國,我大明一直是死者為大,朝廷大臣奏請給他上封號,也算給他家人一個安撫。而新任總督盧象升曆來被稱為常勝將軍,這連吃敗仗,難免違背了朝廷的期盼。”

“嗯--?”崇禎皺皺眉頭,這陳新甲還是不能體會自己的意思,隻知道和稀泥,沒有原來的兵部尚書楊嗣昌貼心,可惜楊嗣昌在陝西得知獻賊攻破襄陽,襄王身死,便一病不起,軍務都不能料理了。

陳新甲一看崇禎仍然不悅,連忙又說道“當然臣知道盧總督終於朝廷,一心為國,他是斷然不會通敵的。兵者,詭道也。朝廷大臣能有幾個懂軍事的?皇上不必為此等莽夫一般見識。”

崇禎聽到這裏,心裏的氣稍微平複了些。歎道“朕也知道盧象升剿流賊的時候未嚐敗績,他留下來剿滅流賊最是合適,但北邊呢,朝廷哪裏還有像盧象升這樣德高望重的將領能去宣大壓得住那些邊將,齊心抵禦韃子?”

陳新甲聽完此話心裏不覺對盧象升隱隱有些妒忌,但麵上不敢表露出來,當即逢迎道“皇上說的是!”

這時掌印大太監王承恩興衝衝進來稟報“啟稟皇上,太子和永明王回京了!”

“什麼?”崇禎一下子從龍椅上跳了起來,驚呼道“你說太子和永明王回京了?他們人在哪裏?快,快宣他們進來!”

周仁遠和朱慈烺風塵仆仆地進入乾清宮,一見崇禎便跪下奏道“兒臣(臣弟)叩見父皇(皇兄)!”

崇禎笑眯眯地說道“太子和永明王快快起身!”他一看陳新甲還在邊上,吩咐道“陳大人,你先退下吧!”

陳新甲一聽知道他們有私密話要說,連忙躬身對著崇禎,周仁遠和朱慈烺行了個禮,退出了乾清宮,回到了自己的朝房。

陳新甲一走,崇禎起身來到朱慈烺身邊,慈祥地看了看他,點頭道“太子瘦了,不過精神不錯,身體好像還比以前強壯了許多。”

朱慈烺眼睛一紅,感動道“有勞父皇牽掛!孩兒此行收獲良多,這要感謝四叔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