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家事國事
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春回大地,萬物複蘇。衡州城內城外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城外綠油油的麥田迎風搖曳,農夫們看著自家的田地裏的莊稼長的很是茂盛,都不禁高興地指著麥苗互相比較起來。
城內的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好一片繁華安寧的景象。可是在桂王府的門前,軍隊的高級將領神色匆匆地不斷進入王府,當地的文官和衡州府各地的知州,知縣在聶雲海的帶領下也急匆匆地趕來,連錦衣衛千戶楊金川也帶著兩個百戶進了王府。
百姓們紛紛議論道“難道衡州要出大事了?”“你沒聽說嗎?兩個月前,平賊將軍左良玉二十萬大軍在開封附近被李自成打敗了,李自成又把開封給圍住了,聽說開封城都斷糧啦。”一個老者說道。
“還有更加不好的消息呢,你們知道嗎?聽說張獻忠在安徽被史可法大人的軍隊逼退後,又去湖北啦!前些日子把老王爺的親弟弟惠王所在的荊州給攻破了。”另外一名儒生說道。
人群裏的眾人聽了都憂心道“這兩股反賊如此強大,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才能剿滅他們啊?我們衡州可不要被他們給盯上啊。”
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朝著桂王府方向駛去,“快看,是小王爺帶著親衛回府了。”人群中有人喊道。眾人看到遠處周仁遠身穿金甲帶著十幾名親衛騎馬直奔王府。
“我們衡州有小王爺坐鎮,再說我們衡州軍有兩萬,還有團丁三萬,應該安全吧。”有人嘀咕道。
周仁遠剛剛視察完衡州軍的兵工廠和城外原先流民的住所,便趕回王府和衡州府的文武官員商議幾項新政。
周仁遠回到王府,便去了王府三進院東麵自己的居所。這東麵的六間屋子是朱常瀛在上個月劃給周仁遠,王婉婷和聶芷若三人的,因為他已經成家,就算是周仁遠的自己的家了。世子朱由楥和世子妃劉如絲在三年前成婚後,則居住在西麵的一座大院子裏。
王婉婷和聶芷若正在屋裏聊天,看到周仁遠進來連忙上前幫他卸下盔甲,換上便服。“仁遠,你怎麼一天到晚這麼忙?自從和我們成婚後,這大白天的老是見不到你的人影。”聶芷若一邊幫他整理著穿著,一邊抱怨道,她現在也開始習慣叫周仁遠的名字了。
“沒辦法,現在的形勢不太妙啊。婉婷,快給我倒杯水,渴死我了。”周仁遠說道。“怎麼不妙法?你給我們說說唄。”王婉婷一邊倒水一邊問道。
“現在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在不斷攻破大明的城池,連關外的皇太極又在蠢蠢欲動了呢。我倒是想休息,可是他們都不讓我休息,我有什麼辦法!”周仁遠一口喝下杯中水,回答道。
原來皇太極得知周仁遠已經遠離了朝廷中樞,高興的一下子病情好了大半,為了報錦州之戰的仇,下令重整兵馬準備再次攻打錦州。
“那我們衡州不會有事吧?”聶芷若擔心地問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不我回府就是要和衡州的文武商量怎麼提前做好準備呢,有備無患嘛。”周仁遠答道。
“小王爺,老王爺已經在催促了,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墨竹進來稟報道。“得,你們看,剛換衣服的功夫,父王就來催了。”周仁遠自嘲道,“我就是個勞碌命,你們倆得多擔待。”說完便去了前廳。
“妹妹,你看仁遠這麼辛苦,我們兩個婦道人家也幫不上什麼忙,你說我們該怎麼辦啊?”聶芷若心疼道。
王婉婷歎了一口氣,說道“我也正為此事犯愁呢,按理講,這王府裏老王爺年紀大了,應該由世子主持大局,可是世子身體一直不好,隻好落到了仁遠身上。”
聶芷若輕聲說道“可不,前兩天我和世子妃聊天,聽她說世子的病情又加重了,經常咳血呢。”王婉婷一愣,她聽周仁遠說過桂王朱常瀛和世子朱由楥按照曆史記載應該會在兩年半後病死。想到這裏,王婉婷的臉上不禁陰雲密布,自己和周仁遠的到來會不會改變曆史的進程?可是按照目前的態勢,曆史還是在按照原來的步伐前進。
“妹妹,你在想什麼呢?”聶芷若看到王婉婷怔怔出神,不由好奇地問道。
“沒—沒什麼。”王婉婷掩飾道,“我在想是不是得找個好大夫給世子看看病。”雖說自己在後世是個護士,可是對朱由楥的病情也是不太了解。
“要是那個給仁遠治傷的龔禦醫能給世子治病就好了,人家可是位聖手。”聶芷若聽了歎氣道。
“姐姐你就別瞎想了,人家龔禦醫在京城皇宮大內,會千裏迢迢來衡州?”王婉婷說道。“也是。”聶芷若無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