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吳家父子
“孽子!這個孽子,我們吳家的臉都給他丟盡了!他怎麼能投降韃子,還成了韃子的平西王?叫我死後怎麼去地底下見吳家的列祖列宗啊!”坐落在衡州城東的吳家新宅裏的吳襄正在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地上全是被他摔壞的瓷器,鋪了一地。
吳三鳳和吳三輔噤若寒蟬地站在邊上不停哆嗦,他倆沒有接回陳圓圓也沒見自己的父親發這麼大的脾氣。吳夫人則在一旁抹淚道“老爺,您先消消氣。飛白肯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會投降韃子的。”
“就是啊,父親,三弟在山海關抵擋不住李自成才會投降韃子的。”吳三鳳也勸說道。
“哼。那他為何不能像你舅舅一樣,不接受韃子的高官厚祿,隻在家做個富家翁?平西王是什麼?漢人在韃子那裏封王的都有誰?那是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之流,他們是什麼人?是為天下人所不齒的大漢奸!”吳襄冷笑道。
吳三鳳和吳三輔聽了冷汗都下來了,要是三弟真像自己父親所說的那樣成為如孔有德之流的大漢奸,自己以後還怎麼出去見人?急著說道“父親,那還不快修書一封給三弟,讓他回頭是岸?”
吳襄垂頭喪氣道“知子莫如父,從小飛白就對軍旅頗為渴望。希望自己建功立業,本來為父還頗為自得。可如今看來,你們的三弟是野心太大啊,竟然還打著什麼為解救陳圓圓之故,領著韃子南下。現在好了,這天下都在傳唱什麼“衝冠一怒為紅顏”,他不僅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把陳圓圓也逼上了絕路。怪不得永明王殿下再三叮囑要把陳圓圓帶離京師,他是早就料到有今日啊!”
“可是父親,殿下怎麼能料到三弟今日之舉的呢?”吳三輔奇怪道。
吳襄搖搖頭道“為父也不知,據說殿下頗知人心。想來他是看透了飛白的心思,所以才會料事如神吧。唉———先不管這事,為父馬上修書一封,叫心腹之人去交給飛白吧。希望他能迷途知返,為吳家挽回點顏麵吧。”
等吳襄寫完信,叫人送給吳三桂後,他便出門前往桂王府拜見周仁遠。
周仁遠聽說吳襄來拜訪自己,便把他請進自己的書房。兩人一進書房,吳襄便跪倒在地說道“老臣該死,家門不幸,出此孽子,還望殿下恕罪!”
周仁遠笑著一把扶起吳襄道“老軍門,萬萬不可如此。父歸父,子歸子,我這裏可沒有什麼連坐的懲罰。老軍門請放心,你們一家大小可以繼續在衡州平安地生活下去。”
吳襄感激涕零道“殿下如此仁德,老臣真是汗顏啊。殿下放心,老臣已經派人給那個孽子送信過去了,一定叫他回頭是岸。如果他仍然執迷不悟,老臣就當沒有這個兒子!”
“老軍門能如此深明大義,不枉我把你們救出京師。我很欣慰,但是還是希望老軍門能對吳總兵曉以大義和親情的份上,讓他早日回頭,告訴他別對韃子抱有幻想。老軍門和韃子交戰多年,這韃子真的會為了先帝報仇而舉傾國之兵南下?這些都是謊言,別看多爾袞現在為了收攏民心,擺出一副仁慈的模樣,我相信不久之後,他就會露出他的真麵目。”周仁遠決然道。
“殿下所言正是老臣心裏所想。”吳襄點頭道“我那孽子被權欲迷住了眼睛,沒有看清韃子的真意,曆朝曆代,哪有坐了江山會讓出來的,孽子真是愚不可及。”
這邊吳三桂在京城裏大肆搜索,希望能找到陳圓圓。自從五月初,他帶著多爾袞的大軍不費一兵一卒占領了京師,他就開始尋找陳圓圓。
原來,李自成帶著殘部於四月二十九日回到京師。第二天就帶著牛金星,李岩他們撤離的京師,逃向河南,連自己皇宮裏的竇妃都扔下不管了。京師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多爾袞見狀大喜。立即下令先為崇禎移棺厚葬,而是下令停止剃發令。這下京城的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對多爾袞感恩戴德。
“王爺,沒有啊,我們都找遍了京城,還是沒有找到姨夫人。”手下將士回到吳府稟報道。
如今的吳府上麵已經掛上了“平西王府”四個大字,吳三桂聽手下的稟報後,一陣失落。看著如今空蕩蕩的吳府,心裏一陣惆悵。聽抓到的還沒有來得及撤離的流賊兵說,劉宗敏撤離的時候沒有帶上陳圓圓啊,那現在陳圓圓到底在哪裏呢?吳三桂不僅皺著眉頭,苦苦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