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退守潼關(2 / 2)

阿濟格見狀無奈地對吳三桂說道“明軍大營防範的甚是嚴密,看來我軍進攻實在不利。這樣,平西王,我們還是退守潼關,先占據地利之險,再做定奪吧。”

吳三桂急道“那西安該怎麼辦?就這麼放棄了?”阿濟格思索片刻道“如果我們退守西安,這城牆肯定經不住明軍的火炮。還不如退守潼關,潼關乃天險所在,城高牆固,明軍是沒辦法攻下來的。我再立即稟報攝政王,請他派大軍前來包抄明軍!”

吳三桂說道“武英王,不如還是由我領著大軍駐守西安,您帶著一部分人馬駐守潼關。這樣咱們也好首尾呼應,也不丟了西安重鎮,免得攝政王不高興。”

阿濟格說道“平西王你說的也有道理,不能把西安就這麼讓給明軍。我這就率軍去潼關駐守,平西王,希望你能多堅持幾天,攝政王一定會派兵來馳援我們的。”

當多爾袞得知防守河南和陝西的清軍連連失利,立即命令多鐸和尼堪從浙江抽出部分兵力攻打江西,然後通過江西攻打湖南。此時的多鐸和尼堪正圍住了紹興,原來明朝的魯王朱以海見朱由崧被清兵擒獲,便在從金陵城逃出的一幫大臣的擁戴下稱監國,重建了一個小朝廷,而馬士英也從金陵逃到了紹興。朱以海便任命馬士英為兵部尚書,馬士英是準備堅決抗清的,可是朱以海卻給多鐸寫了封信,希望多鐸承認他的政權,他也承認順治為帝,占領北方。

多鐸拿到信後,譏諷道“我大清一統中原指日可待,這小小的魯王還想苟延殘喘,真是坐井觀天,自不量力。”第二天就率領大軍攻打紹興,紹興城內的朱以海慌了神,連忙請降。馬士英大怒,領著城內的五千明軍與清兵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五千明軍戰死,馬士英被俘。

多鐸派人勸降馬士英,馬士英說道“我乃大明之臣,豈可投降你們韃子,死則死矣,何須多舌?”

多鐸見他堅決不肯投降,便下令斬殺馬士英。馬士英受刑前,整理衣冠,朝西麵拜道“永明王殿下,老臣今日去了!希望您能重振大明,還我河山!老臣死也瞑目了!”說罷引頸就戮。

沒過幾天,阮大铖正引領清兵攻打福建,半路上聽說馬士英已經被多鐸殺掉了。當即跑到山上,大哭道“瑤草,你我當日曾經約定,共享富貴,你怎麼先去了?你既已死,我還留在這世上享什麼富貴?為兄這就來陪你!”說罷,朝山下一躍,當場身死。

清兵統領大怒,罵道“這老賊不是真心投靠我大清!”,率領幾人跑到山下,把阮大铖的屍體砍成數段,以解心頭之恨。從此,阮大铖的家人變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之人,南明的人恨他們,滿清的人也恨他們,他們隻得隱名改姓,在一所山中隱居起來。

多鐸接到多爾袞的旨意,馬上帶著尼堪率領三萬人馬前去攻打江西,留下明朝降將李成棟繼續掃蕩浙江,而對福建的進攻暫時停止,因為多爾袞想到了一個對付鄭芝龍的辦法,那就是招降。

多爾袞深知鄭芝龍的野心極大,他現在掌握著隆武朝的兵權,如果能封鄭芝龍一個定南王,把他的水師拉攏過來,這樣清兵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領福建和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