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三權分立(1 / 2)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三權分立

周仁遠自從蘇州拜祭完陳圓圓,心裏的內疚之情稍稍減輕了些。當他回到府裏,馬九功告訴他王夫之,顧炎武和黃宗羲聯袂來拜訪。

周仁遠大喜,急忙請他們到書房。“寧人和太衝是回來述職的,怎麼?而農兄也回來了?”周仁遠笑著問王夫之道。

王夫之笑著回答道“這不年關將至,我也回來述職了!”

“什麼?你不是在京城協助候恂大人的麼?怎麼回金陵述職了?”周仁遠奇道。

“是這樣,我前不久接到禮部的調令,說蒙古特使不久要從福建考察回來,當初是我接待他們的,所以這次還是由我來接待他們!”王夫之解釋道。

“哦,對!對!我把這茬給忘記了!”周仁遠笑道“對了,京城那邊怎麼樣了?”

“候總督治理有方,按照您的方案,清理街道雜物,保持衛生潔淨,現在京城已經煥然一新了。不過——”王夫之說道。

“不過什麼?”周仁遠問道。

“不過這些年京城被韃子占領,百姓竟然把大明的禮儀給忘記了,見麵竟然打千,用的是韃子的禮儀!見到官員還自稱奴才!”王夫之氣憤道。

“真是豈有此理!”顧炎武和黃宗羲勃然大怒道“我中華不過被韃子占領才幾年,這些百姓竟然忘記了祖宗禮法!奴才?他們的脊梁可在?”

“是啊!韃子的‘剃發令’逼迫多少百姓改服易發,如今表麵上百姓都恢複了大明的禮法,可是骨子裏短短幾年竟然被奴化了!真是可怕!就像太祖起兵反抗暴元,竟然還有漢人官員為暴元自盡殉國!”王夫之歎息道。

周仁遠也點頭道“這些人美其名曰是忠君,可是這個君主是好是壞都分不清楚。所以我提出來要忠於國家,而不是效忠於某個君王。如果這個君主是個明君,你可以效忠於他,可是他是個昏君,你再效忠不是愚忠之人就是奸臣。可是你們翻篇史書,曆史上有幾個明君呢?這就是朝代不斷更替的原因所在!”

王夫之三人點頭道“殿下所言極是!”

顧炎武說道“這就是殿下叫我等些“虛君實相”論的初衷?”

“不錯!”周仁遠點頭道“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不能由君王一人執政說了算,獨裁不如共治,一個國家的治理需要民主!”

“民主?什麼意思?”三人問道。

“民主就是人民做主,也就是百姓做主,選出他們需要的君主。當然不可能是堯舜禹的時代,如今都是文官治理天下,也不可能是百姓直接選出治國的人才,而是由朝廷的文官選出適合人才組成的內閣,大約五至七人共同領導治理國家,而君主垂拱而治。這樣,無論將來的君主是明君還是昏君都無權幹涉國政,這樣的國家才會長長久久,不會被推翻!”周仁遠解釋道。

“那君主的作用是什麼?”黃宗羲問道。

“君主當然還是國家的元首,不過隻是名義上的。”周仁遠回答道。“還有,像你們督察院和十三道禦史言官也要獨立開來,不受內閣的領導,這樣你們就有獨立的監督百官之權。還有刑部和大理寺也要獨立,有單獨的審判和司法權。但是共同點就是所有人必須在大明律法約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