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有什麼用?考試不是要糊名謄抄的嗎?旁人又看不到字跡,看不到名字?拜托,這些是看不到,可是這文章的風格總是能看到的吧,隻要你的文風人家考官熟悉了,那你說,當考官看到這一篇很可能是你的文章的時候,感覺可上可下的瞬間,是會把你往中的一檔裏放,還是不中的那一檔裏放?

是不是明擺著?不知不覺就又能讓你從名落孫山變成恰好上榜?所以啊,科考這東西,實在是名堂太多太深了,賈訓雖然沒有考過,不懂這些,可是他不是有懂得人可以請教的嘛,衛夫子,還有那已經成為了舉人的徐少爺,都是可以傳授他經驗的人啊。

也因為有了這麼兩個人提點,賈訓在知道這些好處之後,才能這樣堅持著,一直不斷地做著原本隻想每年做上幾次,補充一下經濟問題的小生意,全力的在每個月的月底當著和當鋪朝奉一樣的角色,不斷在瓦礫中尋找珍珠。

“這村子如今是越發的興旺了。“

又是一個月末,周邊十裏八鄉的人都背著背簍過來,如今已經不僅僅是海麵上過來的無數周邊村落的船隻在這海螺村靠岸了,其他的沿海的,離著海螺村相對近的村子也開始往這邊彙集,不為別的,就為了在這一天趕集。

即使在同一片海域,出海的收獲總也是有些不同的,有些地方魚多,有些地方海參多,也有些地方螃蟹多,還有各種海菜,都是漁民們過來交易的主要貨物,而漁民需要的東西也很多,靠著海螺村的村民未必能全都吃下,如此一來,對於周邊村落的人自然也有了吸引力,他們帶著自家地裏的特產,或是蔬菜,或是禽蛋,或是一些海邊不容易長成的果子,食物,南北貨,山中采集的山珍獵物,布匹,成衣鞋襪等等過來和這些漁民們或是以物換物,或是直接換錢,各取所需,什麼都有,一時間也熱鬧的緊。

最重要的是,海螺村這裏直接在海邊搭起了一個露天的集市,還不用交納任何的稅賦,這讓所有人都很是歡喜,雖然省下的不過是幾文錢的攤位費,可這對於一文錢都有可能活命的窮人來說,也是不小的好處了。

賈訓剛才已經兜了一圈了,該挑揀的也已經挑揀完成,今天不過是得了兩個碧璽石頭,還是那種不怎麼值錢的類型,所以早早就收了工,在一邊和村長說著話。

“是啊,雖說不收攤位費看著咱們是吃虧了些,白忙乎了一場,可是隻要反過來想想就滿足了,這麼多人在這兒交易,在咱們村子裏買的吃食,吃的茶水,又該是多少錢?村民們不用出村就能換得所需這樣一比,那就是沾了大便宜了。更不用說,因為這個,還總有那麼幾個附近的遊醫在這一日過來看診所帶來的便利,就更是實惠,村子裏那些采集的藥材能賣個好價錢不說,村人看病也不用往城裏跑,省去了多少工夫。“

這話卻是,人集中的多了,很多原本從不會往他們這裏來的人自然也來了,不說大夫了,就是那些燒陶的,買瓷器的,甚至是做磚瓦的,也來了人擺個攤子想要借點活,賣點東西,如此一來,每每到了收攤的時候,村中人總能買到一些便宜貨不說,還順帶有不少村人還找到了零時的活計做,幫著搬東西什麼的,掙一些小錢,這樣的好處瑣碎不起眼,卻也實實在在的讓村子邊的更加繁榮了。

“這都是你帶來的啊,果然讀書人就是不一樣,對了,隔壁幾個漁村的人來問,他們的孩子能不能送來咱們這兒讀書,這事兒你怎麼看?“

“哦?這麼遠,難不成每天送來?“

“和你們家兄弟以前一樣,隔一天來一次。隻是這束脩,隻怕是未必能收到,就是有,也少的可憐,畢竟他們不是咱們,這些日子靠著運氣得了意外之財的畢竟是少數,也沒有那麼多荒地可以收拾。這一點我有點難拿捏,怕村子裏人不高興呢。“

“大家都不容易,既然他們有心上進,村長,幫上一手總是不會差的,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知道這些孩子裏,未來哪一個會不會出什麼大人物呢,就是沒有,結個善緣也是好的。這束脩的事兒,不說出去就是了,畢竟和咱們村子裏孩子讀書孩子時間差太多,孩子們也不會在意的。“

“這話在理。“

“若是遇上風霜雪雨的日子,村子裏住不下的話,實在不成,咱們村子那個山洞還空著呢,那地方收拾了,也算是冬暖夏涼的,給那些來讀書的孩子借宿也是可以的,最多不過是給點吃的,一點子小錢,村子裏也不在意,咱們又不吃虧。都是靠著大海吃飯的人,誰和誰不一樣呢。“

村長聽了這話,點了點頭,

“行善積德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