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袁可立(1 / 2)

暖閣內,崇禎和首輔施鳳來、孫承宗商談國事。

“陛下,老臣已經請得那人回朝!”說話的,卻是孫承宗。

“哦?真的?孫師傅恐怕費了不少周折吧?”崇禎興奮道。

而一旁的施鳳來卻有點兒二丈和尚摸不著腦袋,你們說的那個那人是誰啊?隻是他卻不方便直說,畢竟他現在在朝中如同過獨木橋般,不得不小心翼翼,一個不小心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老臣不敢居功。開始時,那人確實不肯回朝,隻是老臣每天給他講著陛下的雄心壯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慢慢的,他就同意回朝了!”

“哈哈,辛苦孫師傅了。”崇禎笑道,他沒想到孫承宗還有這個絕招,居然把那人給嘮叨回來了。

而一旁的施鳳來卻是更加的疑惑。你們說來說去這說的那個人到底誰啊。

崇禎看到一臉問好的施鳳來,笑著問道:“施首輔,你是不是很迷惑我和孫師傅說的到底是誰啊?”

“陛下聖明!”施鳳來時刻不忘拍馬屁道。

“施卿一會兒便知”崇禎說罷,又轉過頭對孫承宗說道:“勞煩孫師傅請那人過來。”

“老臣遵旨。”孫承宗應道,接著,往外麵走去。

不久,孫承宗便帶著一個滿臉紅光的老人進入暖閣。暖閣外麵寒氣逼人,暖閣內卻是溫暖如春,仿若兩個世界一般。

待孫承宗與那老人進得暖閣,施鳳來定眼一看,心道,居然是他,難怪陛下如此重視,如此看來,卻是應當。

“草民袁可立,拜見陛下。”那人行大禮道。

崇禎離座走下來扶起袁可立說道:“袁卿家請起,來人,給袁卿家看座!”

袁可立,字禮卿,睢陽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曆蘇州府推官。彈劾應天巡撫,平反蘇州太守石昆玉冤案。袁可立執法不避權貴,萬曆二十二年,擢拔為山西道監察禦史,吳民簞酒相留,哭送百裏不絕。曾官登萊巡撫,期間成功遊說後金首領努爾哈赤女婿劉興祚歸明,使清人忿怒。天啟三年三月十二日,李貴、李適、金自點等人在仁穆王後的協助下,召集軍隊在綾陽君處發動政變,廢光海君,袁可立上書朝廷,力主討伐。後因直諫觸帝怒,削職為民,史稱“震門之冤”,罷官期間,袁可立與友結詩社。泰昌元年,起尚寶司司丞,曆太仆寺少卿,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天啟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九卿科道官公推袁可立南京戶部尚書,再改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本來魏忠賢也有意依賴袁可立的才望來支撐和平衡多事的明兵部,但出於全麵奪權的目的,閹黨已經無法隱忍袁可立的忤逆不順,下決心將袁可立排擠出朝。袁可立當堂抗疏道:“此非掛冠神武門時呼?”,遂被迫致仕歸裏。

原本,袁可立晚年崇信道教,在睢州建袁家山。但如今崇禎卻是不希望給袁可立這樣的機會,如此帥才,試問怎可放過。而他目前也沒想到有比袁可立更加適合主持遼東大局的人。至於袁崇煥,嗬嗬,崇禎可不會把希望寄托於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