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下說到皇帝心坎裏。想來這宮奴往後都是聽娘娘們的話,完全不受皇上的控製。固皇上對於宮奴們也沒什麼好感,但嬴政一席話說的讓皇上很是滿意,讓皇上對於眼前這人更感興趣。
龍顏大悅之後,眾人見皇上露出難有的笑容,頓時也感染了周身的人,太後也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坐下那幾位娘娘們可就不開心,這不擺明了瞧不起她們幾位。
皇上衝著嬴政讚賞道:“說得好。那朕倒是要看看你如何為朕好好的解決問題。”皇上說完便同旁邊太監低聲說了些話,便又繼續道:“那朕接下來要派出名家之後,公孫庭。你可要好好應付哦。”
嬴政稍稍做了一禮,這時宮門大開,走出一位先生打扮,模樣平庸的留著幾撇胡須的中年男子。這時周圍的學生們都在叫喊:“那位便是名家之後,公孫庭啊。他們派別的詭辯可是會讓人百口莫辯,看來老師今天抽到的定是詭辯之題。這下老師可就麻煩了。”
胡正太一拍那人的頭:“什麼叫老師就要麻煩。是那公孫庭要麻煩,碰到咱這樣的老師,估計他也會沒轍的。還不快給老師喝彩加油。”
胡正太這麼一說,學生們想著之前老師那中鬼才能力,一下也振奮起來。但周圍的官員群眾們早已為嬴政擔心了,這傳聞中的公孫庭他們也隻是聽說,很少見過這人,更別說“名家”,而且在百家爭鳴中之後“名家”名氣並不如其他的儒家,墨家,法家。但“名家”的詭辯之道卻深入人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年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更是讓把關的官吏啞口無言讓其過關。
所以在詭辯上,“名家”可是無人可比的。這下出來個公孫庭,看來皇上手下奇能異士還真是夠多的,連幾乎難見得的“名家”都被請過來。這是出於對娘娘麼的震懾,還是其他呢。
嬴政麵對這眼前走過來的人,聽著別人一旁在念道著“名家”和“公孫龍”。這下嬴政終於弄懂了“詭辯”到底是什麼。
以前在書上便也懂得“白馬非馬”的故事了。講到的是公孫龍過關,關吏說:“按照慣例,過關人可以,但是馬不行。”結果公孫龍以馬的形,白馬的色,形色不能等同之理,說明白馬不是馬,讓官吏百口莫辯,以至於無奈讓其通過的故事。
而後在別人說他這是投機取巧的用語言錯位,讓歪理成真時,他更是用這“詭辯”之術,講了一則故事:孔子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巧用儒家的先祖,來加強自己說法的說服力,實在是巧妙的很,所以“名家”詭辯投機取巧,善用語言實在是厲害的很。
嬴政自然懂得“詭辯”是何物,知道應當如何來麵對眼前公孫庭可能的刁難,所以這心也慢慢定下來。
公孫庭雖然長相平庸,但舉止不凡,並未帶著絲毫瞧不起的神色,反倒是極為有禮的衝嬴政抱拳道:“今日吾將與公子切磋一番,望公子多多賜教。”
嬴政還禮道:“先生客氣了,名家的詭辯非常人可以辯得過,但今日既然有幸遇到先生自然會全力以赴的。”
公孫庭點頭一笑,全場安靜,等著就是這公孫庭的出題了。此時公孫庭雙手一拍,忽的幾個士兵抓著一個身穿破爛囚服的人,來到廣場中央,那人全身帶著鐐銬,一下癱倒在地。
這麼一個囚犯來到廣場到底是什麼情況,這也能算題嗎?在一片非議下,公孫庭開口道:“杜公子,現在這個囚犯的命運可就掌握在你手中了。”
嬴政不解道:“這是為何?”
公孫庭繼續道:“現在他是個死囚,七日之內皇上便會對他處以死刑。你要做的便是勸說皇上讓他免於死刑,而在你免於死刑的結論後,又要請求皇上要對他處以死刑。至於需要你需要什麼額外的條件可以請求皇上,但七日之內的死刑是不會變的。現在請公子開始吧。”
這是什麼題目,被皇上判死刑那可是非死不可,皇命難為,怎麼可能讓皇上收回皇命,這不就是完完全全不可能的事麼?四周的百姓學生已在一旁嘀咕,為嬴政抱不平呢。